银幕上黑泽明的乱原作的力量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36更新:2023-04-25 02:11:11

乱 (1985)导演: 黑泽明

编剧:莎士比亚 / 黑泽明 / 小国英雄 / 井手雅人

主演: 仲代达矢 / 寺尾聪 / 根津甚八 / 隆大介

根据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改编而成的黑泽明作品。一文字秀虎征战多年,手段残忍。在七十岁时,秀虎准备将家业一分为三,由三个儿子分掌大权。他把太郎孝虎、次郎正虎、三郎直虎叫到跟前,以“支箭会断,砚支箭折不断”喻语告诫三兄弟,嘱咐他们要休戚与共。三郎当场把三支箭横在膝上折断,以抗议父亲枉经乱世,而不知人情。秀虎大怒,将三郎驱逐出境。三郎遂到邻国入赘为婿。

而之后一文字家果然被三郎言中,背信弃义的告诫果然成真,父子及兄弟间的纷乱开始,迎接他们的将是什么命运?

没有去电影院的习惯,是因为很难找到爱看的电影,感谢上海国际电影节经典重映给我一次进影院的机会,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经典:4K修复版的《乱》。

因为看过一次,剧情已经了解,所以这次除了故事以外,更多的是影院视听效果带来的震撼(感官受到了洗礼)。

第一次看《乱》,是被这个由《李尔王》改编的故事感动,三郎被刺杀的一幕令我揪心不已。这次大银幕重看才真正体验到这部电影强大的气势,至此我才真正称得上看过《乱》的“原作”。

为何是“原作”?贾科长曾经半开玩笑地说很多人没看过他的“原作”,因为他的电影很难在国内院线上映。

电影最终的归宿是影院,电影真正的魅力在此充分地发挥。影像投射在巨大的银幕上,镜头语言的张力与美感才得以彰显,配合着逼真的音效,众人围坐一起,专注于电影的流动,这才是电影本来的样子。

目前的状况是,影院放映的电影类型单一,不能满足所有类型的需求,很多真正经典的电影很难看到,外加上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泛滥,人们更习惯或被迫用这种更加简单粗暴的观影方式,这就如同快餐一样,方便的代价是牺牲品质,我们看的是美感被大幅削弱的电影却不自知。

所谓“原作”,意味着放映影片的各个环节保证最佳的状态,此次的4k修复自然是没话说,画质感人,细腻,带着胶片特有的颗粒感与鲜活,电影大胆的色彩也被调校地自然生动。据说此前日本修复的4k的调色整体偏蓝,一下子变成了日系小清新,好在这次法国修复倒没什么问题,视觉上是十分愉悦的,很多时候,电影单凭画质也能感人!

*(此次法国修复版修复效果喜人)

同样给我强烈感受的是这部电影的音乐,影院的音响系统让我的听觉感官放大。配乐由日本现代主义大师武满彻操刀,黑泽明富有诗意与气魄的镜头与武满彻阴郁、现代而又不失东方味儿的音乐到位融合是此次观影给我最强的感受。如果不是武满彻的音乐,电影的力量一定会减弱不少。

*(日本现代主义大师武满彻)

十分喜欢影片的开头:一组极具形式感的镜头,阴沉的音调暗示影片的基调,而蓝绿的画面色彩却是明亮的调子,有趣的反差。音乐让这个开头极具现代感,是不落俗套的。直到秀虎张弓的近景,黑底红字的“乱”字以极具力度感的出现方式真是令我心头一震。

表现第三城被攻陷的战争场面:采用画面与音乐并行的方式,大师用配乐取代真实的音效,而音乐更能深入人的情感。这段音乐被称作Hell’s picture scroll(地狱的画卷)的曲调相比真实的音效更能凸显画面的悲凉,残酷,唤起人内心的恐惧,触目惊心的一幕幕镜头如画卷展示众人。曲中突然出现一声清脆的三角铁,画面进入一个空镜:黑暗的云层中一道如圣光般的光束照向大地,眼前一亮,感叹此乃大师手笔!

音乐大量使用笛音,笛子吹奏的不和谐音不禁让人寒毛直竖。影片的结束,鹤丸站在废墟的大远景,我想每个人都会为这个镜头表现的孤寂与绝望而感触,配合悲戚的笛音,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影片的结束,鹤丸站在废墟的大远景)

《乱》是一部充满力量的电影,这种力量不是温润的,更不是和风细雨的,而是浓烈的,直接的,直接刺入你的感官与内心。西德尼·吕美特把他比作电影界的贝多芬,我想是有道理的,他们的作品存在共性,那种宽广的胸怀,人性的力量,可以把精神的内核与表达手法完美的结合并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导演 黑泽 明 在《乱》的片场)

这是倾注了晚年黑泽明所有力量的一部巨作,甚至《影武者》的拍摄是为此片做筹备,75岁的黑泽明更是把这部电影视做自己的遗嘱,其中凝结了大师毕生的智慧,电影的深邃来自于大师人生的积淀,是一部经过沉淀的作品,但同时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的,并持续用它的力量打动观众。

总之,于我,这是一部必看“原作”的作品。

作者 / wz来自公号 / ROSEBUD

过往文章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