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小夜曲》「月光小夜曲的前身并不一般它是电影莎韵之钟的主题曲」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27更新:2023-04-25 07:20:34

《月光小夜曲》的前身并不一般,它是电影《莎韵之钟》的主题曲

文/老张在路上

《月光小夜曲》是一首著名的流行歌曲,港台许多流行歌手都翻唱过这首歌,比如蔡琴、徐小凤、杨千嬅等人。这其实是一首重新填词的歌曲,它的前身是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中国领土台湾时出资由“满映”拍摄的电影《莎韵之钟》的主题曲。

电影《莎韵之钟》取材于台湾当时的一次落水事故。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日军于兵源不足下,开始征召各地日本青年,组织持续进犯中国的军队。

1938年9月,一名在台湾原住民村落内南澳蕃童教育所从事教职的低级警员田北正记,接到了从军征召令,并立即离职前往中国战场。因南澳一地位于台湾宜兰山区,教育所教师田北正记请当地泰雅少女莎韵协助搬运行李。

9月27日,两人在行经宜兰山区途中,不但遇到台风,还在过渡武塔南溪时,碰到溪水暴涨。在天候恶劣下,田北正记虽顺利离开宜兰,但是同行的泰雅族17岁少女莎韵却在暴风雨中不幸于南溪便桥上,失足落水失踪。经当地警所营救后,除了发现所背负行李外,并无莎韵任何行踪。

9月29日,台湾第一大报《台湾日日新报》刊出简要新闻报道,标题为“蕃妇落溪,行踪不明”。此报道以数行文字简单说明莎韵为了送别田北警手,搬运其行李下山经南溪时,失足坠落南溪中而导致下落不明。

经多日搜寻未果后,同年11月26日,莎韵所属之半官方性质女子青年团团体,举行 “少女莎韵追悼会”。参加者除了莎韵亲友同学及女子青年团团员、蕃童教育所教员、警手、警佐之外,日本统治台湾机构总督府,还由理蕃课长率领多位官员前往参加。在华北战场与中国作战的田北正记也从中国战场发电报表答感激与怀念之意。

时任台湾总督长谷川清,将此事渲染为所谓“番民感恩义举”,将其神化为“皇民化”的典型。长谷颁赠一座刻有“爱国少女莎韵之钟”字样的铜钟给泰雅人部落。

长谷川总督决定以此做为“皇民化”教育的宣导教材,并出资请全名为“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电影公司将此事拍摄成电影。

《莎韵之钟》于1943年上映,由当时的头号人气红影星李香兰饰演少女莎韵。电影情节是:原本是即将奔赴侵华战场的低级警员田北正记,在电影中变成了前往蛮荒部落弘文助教、传播知识和文化的日本教师。并编造了一段师生恋。李香兰饰演的中国少女角色,是一定要爱上日本人的。莎韵落水的偶然事件,改编成少女勇救坠河的恩师,终被大水冲走,最后变成一块木制慰灵牌子。

把电影当成对中国文化侵略的工具,对沦陷区人民实行“皇民化”教育,日本侵略者的用心昭然若揭。

李香兰(1920年2月12日-2014年9月7日),出生于辽宁省灯塔市,祖籍日本佐贺县,本名山口淑子,歌手、电影演员。是与周璇、姚莉、白虹、白光、吴莺音、龚秋霞齐名的上海滩七大歌星。

1932年,山口淑子12岁时。平顶山惨案中山口淑子父亲因被怀疑与中国抗日分子勾结而拘留,事后一家迁居沈阳。在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上,淑子结识了一个同龄的俄罗斯犹太裔少女柳芭。正是柳芭引荐淑子拜苏联著名的歌剧演员波多列索夫夫人为师,走上了歌唱的道路。

1933年认了父亲的中国同学李际春为养父,因此得名李香兰。

1938年,她的艺术天分和特殊出身很快就被日本在中国操纵策划的伪“满洲电影协会”相中并动员她入会,将她大力包装,作为中国歌星推出,她在广播电台中演唱了《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国歌曲,更以一曲《夜来香》而声名大噪。于是,“歌星李香兰”就这样被推上前台。

大红大紫之后,李香兰还陆续演了一些替日军宣传,或者粉饰日本侵略战争的电影。当时谁都以为她是中国人。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李香兰以汉奸罪罪名被逮捕。但之后,因证明了其为日本人而并不是中国人的身份,而得以被释放,遣返回日。

1975年,已是国会议员的李香兰外出访问,路经北京时,受到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的接待。

李香兰退休后,仍担任着“亚洲女性基金”的副理事长(理事长是前首相村山富市)。她希望以此促成日本政府向战争受害者、当年的从军“慰安妇”道歉赔偿。

2005年,已经85岁高龄的李香兰公开发表一篇长文,劝诫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要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原因是“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

相对于许多不愿忏悔的日本国民,李香兰从战时就开始表露出忏悔的态度。2014年9月7日上午10时42分,李香兰逝世,终年94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李香兰女士战后支持和参与中日友好事业,为此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对她的逝世表示哀悼。”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