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为何宁愿与船同归于尽也拒绝下船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43更新:2023-04-25 14:07:05

美国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世界电影史上的殿堂级杰作,与另外两部意大利题材的电影——《天堂电影院》《西西里传说》一同被称为不得不看的电影。1998年甫一上映就风靡全球,21年来,持续在各国推荐的电影榜单上居高不下,口碑也始终维持在高位。

尽管已经算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老电影,《海上钢琴师》的影迷却不断增加。在很多影迷心里,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神作。尤其是1900为何不下船,成了很多影迷心中永久的谜题。

今年11月,21年来,从未在中国大陆上映过的神作《海上钢琴师》,以4K修复版的全新版本登陆。国人终于可以去电影院欣赏这部全新画质、音质的杰出电影。

此前,已经在网站看过两次《海上钢琴师》,每次都看得心潮膨湃。

你知道不朽是什么?就是每一次看都会有新的发现,有新的让你动容的点。而且,它会触动你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自己活在人世间的坐标点。

1900并不是一个纯粹虚构的理想化人物,在现实世界一定能找到N个1900。 在你心中,1900坚持不下船或许是个永久的谜题。但在与他相似甚至重合的人那里,他的行为就是合理的、清醒的、正确的。

1900是否有原型?

看过《海上钢琴师》的很多影迷,心里对电影的第一个谜题就是:1900有原型吗?

电影《海上钢琴师》改编自意大利小说家阿利桑德罗•巴里科的小说《20世纪》,1900是这篇小说中的人物。

阿利桑德罗•巴里科生于1958年,意大利都灵人,1991年出版首部小说《愤怒的城堡》,1993年推出第二部小说《海洋,海》。他最著名的小说应该就是这部《20世纪》。他的小说风格清新,亦真亦幻,颇受年轻人欢迎。

阿利桑德罗•巴里科自己将《20世纪》改编为名叫《海上钢琴师》剧作,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看中了他的这部神作,将其改编为电影,使1900闻名全球。

中国大陆曾经在2005年出版过这部剧作,除了《海上钢琴师》,还包括他最重要的三部小说《蚕丝》《不要流血》《愤怒的城堡》。这些作品都具有音乐般的特质,它们只重视表达,而不是去解释这个世界。

这其实是《海上钢琴师》的基础。阿利桑德罗•巴里科只是写了1900这个人,他没有想描述1900存在的意义。而导演朱塞佩•托纳拖雷也没有要解释1900存在的意义,他也只是用影像讲述了1900的人生。

阿利桑德罗•巴里科在剧作《海上钢琴师》里这样描述1900:

“1900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你对他说‘有一次,我去了巴黎’,他会问你是否看了这个或是那个花园,有没有在某个地方吃了饭,他全都知道,他会告诉你:‘在那里,我最喜欢的是在纳福桥上等待落日的沉浮。当驳船经过时,可以从上面驻足观望,挥手致意。’

——1900,你去过巴黎吗?

——没有。

——那……

——其实,去过。

——去过什么?

——巴黎。

你可以认为他是疯了,但并不是那么简单。当有人能准确地向你描绘出伯明翰街夏雨初停后的气息时,你就无法武断地说他疯了,只是因他从未去过伯明翰街。在别人眼里,在别人的话语中,他,的确呼吸过那里的空气。用他自己的方式,但很真实。也许,这世界,他从来就没有看过。但这世界却在这艘船上度过了27年,而他也正好在这艘船上待27年。他一直窥视着世界。世界偷走了他的灵魂。”

所以,1900是否有原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让我们体验到了另外一种人生。

1900出生成长工作的那艘邮轮有原型吗?

《海上钢琴师》中的那条船被译为维珍尼亚号或弗吉尼亚号。在电影里,是1900度过了一生的一条船。

有影迷好奇,这艘船有原型吗?有人猜测,它应该是按照卢西塔尼亚号的造型建造的,但故事和人都是虚构的。

卢西坦尼亚号建于1907年,长239.8米,宽26.9米,载客2165人,隶属于英国卡纳德航运公司(CunardLine),是一艘英国豪华客船,1915年5月7日在爱尔兰外海被德国潜艇U-20击沉,共造成1198人死亡。由于伤亡者中包括大量美国人,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同齐默曼电报事件一道成为美国参加一战的导火索。该船与其姐妹舰毛里塔尼亚号(RMSMauritania)和安古塔尼亚号(RMSAquitania)因装备了当时革命性的新式涡轮动力而得以保持25节的航速。另外,还装备了无线电,电梯和其他的现代设备。和别的船相比,卢西塔尼亚号有超过50%的更多乘客搭载量。

而对电影中最后的爆破处理,有人分析说,德国的不莱梅号这样处理过。

1900挑战的那个黑人钢琴家是否有原型?

《海上钢琴师》中最动人的片断之一,是在他的钢琴演奏巅峰时期,曾经挑战过一个当时世界知名的黑人钢琴家,两人之间激烈的挑战气氛让人惊心动魄。因为太热爱这部电影,连带1900挑战的这位钢琴家是否有原型,也成为影迷关注的焦点。

有人说,这位黑人钢琴家的原型应该是杰利·罗尔·莫顿(Jelly Roll Morton,1890年10月20日-1941年7月10日),是美国爵士乐作曲家、钢琴家。原名费迪南德·约瑟夫·莱蒙特(FerdinandJoseph Lemott)。出生于新奥尔良,是爵士乐历史上最早的巨人之一。由于他喜欢夸大自己对于爵士乐的贡献,常产生负面效果。他甚至曾夸口说自己在1902年时发明了爵士乐,谎言给乐迷留下了极坏的印象,这也是他长期为人所不齿的重要原因。

杰利·罗尔·莫顿一生跌宕起伏。他做过赌徒,做过赌注式台球手,做过杂耍歌舞团的喜剧演员,甚至做过男伎。直到成为钢琴师,他的人生才变得辉煌起来。但他是个爱撒谎的人,这使他人缘不佳,很快事业就低到低谷。最终穷困潦倒,不到50岁便离世。

1900为何坚持不下船?

很多喜欢《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的人,都无法理解1900在维珍尼亚号面临被炸的命运时,为何拒绝下船?还有,当他面对人生当中唯一一次爱情,并且所有人都鼓励他应该勇敢去追求真爱的时候,为何又去而复返?他那么热爱钢琴,当有机会让更多人,尤其是陆地上的人听到他的琴声时,为何不愿尝试?

他究竟在害怕什么?他为何宁愿在船上的窗子里望着陆地上的一切,而不愿下船去追求新生?

事实上,阿利桑德罗·巴里科在小说《20世纪》中设定1900这个人物时,就把他设定为一个注定要一生活在海上的人。他的家就是船,船就是家,船是他的精神家园,是他的精神领地,他一刻也无法远离。他宁愿葬身大海,宁愿被炸得粉身碎录,也不愿失去自己的领地。

与1900相同的人物是卡尔维诺所写的小说《树上的男爵》中的男爵,他宁愿住在树上,也不愿意接触陆地。

这位男爵与1900一样,有着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他们似乎活在人间,精神上却生活在异境。他们誓死要捍卫的始终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事实上,在阿利桑德罗·巴里科的小说与剧作中,1900都未曾有过红颜知己或暗恋的女孩儿。他一门心思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况且,就算1900从未下船接触过陆地,维珍尼亚号也足以让他见到来来往往的各色旅客,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领略到世上最美的风景,踏遍每一寸他想要去到的角落。

1900为何要下船?他喜欢去三等舱演奏,是因为那里的人们激发了他全部的创作热情,他愿意为他们创作新的曲子,愿意看他们在自己的演奏下跳舞、狂欢,他们给予了他的演奏最好的回应。

只有在陆地上生活过的人才会为1900感到遗憾。他从未离开维珍尼亚号,陆地的生活对他而言不仅是未知的,甚至可能代表着恐惧。在他的生命中,音乐最重要。他已经拥有了挚爱,为何要去拥有其它?

当1900与船同归于尽之前的某一瞬间,或许曾经有过恐惧。但与音乐同在的决心征服了他的恐惧,所以他才会坦然地说:“别以为我不幸福,我不会再那样了。”

他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只不过,绝大多数人不能理解而已。

最后,要向这部《海上钢琴师》致以最高敬礼,它真是一部神作。太赞了,喜欢1900!

花雕暮雪作品,纯属原创首发,感谢阅读。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