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角色塑造成功之处「从叙事技巧语言特色人物塑造解读经典电影阿甘正传的魅力」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01更新:2023-04-25 22:37:45

电影 《阿甘正传》是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指导,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小说的一部剧情片。该片于1994年在美国上映,在当时创造了美国3亿、全球6.57亿的票房收入奇迹,并且在1995年获得了13项奥斯卡奖项提名,赢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 6 项奥斯卡大奖,成为经典影片中的佼佼者。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如下描述观众观看此影片后的情景:“男女老幼怀着真诚的感伤涌出电影院。孩子们似乎在想问题,成年人在沉思,成双成对的人则互相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正如戴夫•凯尔所写,“阿甘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美国人的偶像之一”。

这部影片讲述了主人公阿甘这个被定义为智障的人物,他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赢得了精彩的人生。童年时期,阿甘遭到小伙伴的嘲笑,嘲笑他的愚蠢行为,并歧视和排挤他,阿甘认识到了自己的愚痴,但他不放弃自己,他的整个人生是在不断奋斗的。当阿甘遇到各种困难时,他告诉自己要坚强起来,他心中一直认为“奇迹每天都会发生”。

如果我们单单是把它当作一部励志片来看,未免有些低估这部经典作品的魅力,它是一部包含了亲情、爱情、友情、战争、政治、种族、人生等很多现实思想的神作。我们无法看上一两遍就能完全理解,更没有办法透过短短几千字去掌握影片内涵。因此,在这里我将抛砖引玉,从“叙事技巧、语言特色、人物塑造”三个角度来帮助大家更好的解读这部电影艺术魅力。

叙事技巧:《阿甘正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阿甘向路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语言特色:影片中阿甘的语言是具体的、直白的,因而使得他的行为也不会受到语言的影响,呈现给观者的则是实事求是人物塑造:阿甘这个角色带给观众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对观众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01、叙事技巧:影片大部分的情节是通过阿甘在等车时与人聊天、回忆其经历而展开的,在此过程中,阿甘既是故事的主角,又充当讲述故事的叙述者角色

①叙述者、作者与观众之间的紧密联系

叙述者在任何文学体裁中,把经历的故事讲述给观众听。叙述者、作者和观众是故事中不可缺少的三个主体,观众在文学中一般称之为“读者”。在电影《阿甘正传》中,整个故事的叙述者是主人公阿甘本人,作者和观众都居住在现实世界。这是作者创造宇宙、人和事件的故事,是观众的理解和解释功能的故事。

电影所采用的叙事结构改变了原小说所采取的线性叙事结构,让人不会觉得阿甘是在经历一切后超然世外的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相反,叙述者阿甘还生活在故事中,并没有超然世外。

即便是他在回忆、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时,他还在车站等车,依然在生活之中,准备去见他唯一的爱人和永远的朋友——珍妮。当他讲述完自己的经历,旁边等车的老太太告诉他去往珍妮家的路线时,他又开始了眼下的生活行程,影片此时结束倒叙开始正叙,这也是影片的尾声。

在影片的最后,观众可以感受到阿甘所经历的人世沧桑,当他弓着弯曲的脊背走向他的儿子时,让人感觉好像自己经过长途跋涉突然想停下来休息一下,这种感觉既美好又温馨,所以电影叙事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影片给观众留下的感觉更加温暖与亲切。叙述者存在于故事的世界,观众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影片的主旨所在。

②叙述者在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链接作用

电影的一个常见的叙事技巧是由一个角色给另一个角色讲故事,然后过渡到故事被某一个角色叙述,从而使故事在画外音的叙述下继续进行。这种技巧就是 A 故事( 故事被叙述) 和 B 故事( 讲述的故事) 之间的互相切换,最终融合到一起的叙事方法。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叙述者是主人公阿甘本人。在电影一开始,一根羽毛随风飘舞,最后飘落在等公交车的阿甘脚下,这时的阿甘便开始给同样等车的路人讲述他所经历的沧海桑田。行人不断地在变化,故事也在一层一层的展开,意境深远,电影情节将曾经发生的故事与现实中的人物生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影片也随之增加了很多时间感。

电影《阿甘正传》中故事的发展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主要追踪现实中的时间发展,另一条则以阿甘曾经的生活经历为主。叙述者在电影《阿甘正传》两条线索的叙事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衔接作用。《阿甘正传》打破了场景与场景之间的界限,影片所呈现的旁白、对话以及运动镜头等比较自然地从一个场景过渡到另外一个场景,如当影片中出现阿甘与丹中尉在海上过年的画面,而阿甘旁白“我总是想起珍妮”时,场景即转到珍妮的生活惨状: 吸毒后欲跳楼自杀却又没有勇气,而后跌坐在椅子上无奈地望着明月。

镜头再由明月转到阿甘捕虾船旁的河岸上,此时的阿甘也正望着明月,再次旁白“我总是想起珍妮”。这里语义之间的重复、视线之间的衔接、镜头间的不停运动形成了让人不易察觉的过渡,场景转换也悄无声息,不留痕迹。

③电影《阿甘正传》的叙事视角

电影的叙事角度可分为视点 、视域和视角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主要指人物的出场和所在的位置,第二个层次主要指画面呈现的景深与景别,第三个层次主要指机位所在的角度。

叙述的层次问题也会体现在电影叙事中,“一个人物的行动是叙述的对象,可以是这个人物反过来叙述另一个故事。在他讲的故事里,还可以有另一个人物叙述另外一个故事。如此类推. 以至无限。这些故事中的故事就形成了层次。按照这些层次,每个内部的叙述故事都从属于使它得以生存的那个外围的叙述故事。”

简单说来,文学作品和电影的叙述层次都包含外部层次与内部层次。外部层次也叫第一层次,故事内容包含整个作品; 内部层次指故事中人物所产生的梦境、回忆及其所讲述的故事等,也可称为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以此类推。

电影《阿甘正传》的叙述方式也包含外部层次和内部层次。叙述者与他所讲述的故事间的本质关系构成了电影的叙事视角,该视角具体体现了作者在展示叙事事件时所用的叙事策略,是叙述者看待所在世界的特殊角度或眼光。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叙述视角由两条线索交织而成,剧中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眼前的生活状态在叙述者的讲述中反复演绎,不断交叉与变换,过去的时态和现在的状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故事情节与场景之间的变换自然、流畅。

《阿甘正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阿甘向路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叙述者的声音和语气对影片中意境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表意功能。《阿甘正传》中阿甘浓重的方言、独特的口音以及由于智商低下对事物有限的理解都使电影更加真实,让观众深受感染,观众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并随着阿甘单纯的眼光看到周围复杂的世界。

02、语言特色:语言是电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电影中的其他艺术相辅相成,语音的基调、模式以及思维能够体现出语言独特的意蕴

①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话语的用语特征分析

语言是电影艺术的灵魂之一,其能够与其他艺术相互融合,又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并可通过调整语言基调、变换语法结构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主题。

同时,在电影中,语言所带有的独特韵味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意蕴,演变成不同的审美世界。另外,语言能诠释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内心活动,进而塑造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展现独特的人物个性。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是一个智商低下的人,其语言风格的设计,从词汇、句法和语用角度来看都十分专业并独具魅力。从词汇角度来看,影片中的阿甘被塑造成一个先天智障的形象,而如何运用语言特点来刻画人物,可以说让导演、编剧绞尽脑汁,电影在塑造阿甘的人物形象时,运用了独特的语言风格。这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对白,口语则是阿甘语言的薄弱环节,口语运用中又包括了大量的俗语,带有质朴的生活气息,使得主人公阿甘的形象更为真实、完整。

同时,影片中阿甘所有的话语都是由相对简单、常见的词汇组成,并且没有相对复杂的语法。影片中阿甘曾使用过复杂的词汇,但每次都会出现错误,如阿甘使用 good 的 最 高 级,“Bubba was my best good friend”,这就说明了阿甘不能准确运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但阿甘难以顺利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识,却与电影所塑造的其人物形象完全相呼应,形象地刻画了他的弱智、痴呆。

这种通过语言的刻画手法是导演有意而为,其借助这种矛盾来突出阿甘的人物形象。从句法角度来看,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台词可看出其对句法的掌握不熟,一些十分简单的句型,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通过影片可看出阿甘在表达上经常出现错误,甚至会屡次出现同样的错误,通过设计台词句法的错误可反映出阿甘的低智商。

同时,影片中阿甘经常会使用其他人物所用过话语中的词语,其对句子的语法也有所误解,甚至阿甘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语用角度来看,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说话速度较慢,给人一种他说每个词都很费力的感觉,通过台词来说明阿甘的语言表达能力比正常人要差,他要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会更困难。

②电影《阿甘正传》中人物话语的隐喻性分析

人类语言会隐藏着更深层的内涵,其具有一定的隐喻性,而人类思维是由隐喻性来构筑的,人类行动也会受隐喻思维的影响。隐喻是指词语的潜在内涵,而其巧妙之处在于这个“潜”字。

通过潜在的词句来表现出人物的真实意图,电影《阿甘正传》正是运用了话语的隐喻性来丰富故事情节,一些看似简单的词语却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部影片的主人公阿甘智商较低,他不会说有哲理的话语,但他所说的话语要比一些聪明人的话更值得让人回味。其实,人们理解抽象的事物、行为和感觉都是透过隐喻的方式。比如,影片中说“脑子简直要生锈了”,这就要把脑子视为一部机器的隐喻方式来理解,然而阿甘则难以理解脑子又不是铁为什么会生锈等类似的语用。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去看望珍妮时,恰好她在约会,并被阿甘所扰乱,但珍妮是理解他的,看到阿甘被淋湿了,珍妮让他换衣服,并有了一段对话。珍妮问阿甘: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Forest? (译文: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阿甘则回答: “Will I not be me?(译文:我将来不能是我吗?)”这就说明阿甘没有明白珍妮话语的真正意义,他不会懂珍妮是想问他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要做什么,而他觉得无论现在或未来,我就是我。

这就是阿甘母亲所告诉他的人生哲理,也是他的人生准则: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 get.(译文: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 ”。阿甘相信每人都有自己的归宿,要顺其自然,不用刻意去追求什么。

同时,影片中阿甘通过打橄榄球比赛而成为全美明星队的一员,并获得总统的接见。阿甘对这样的接见十分兴奋,因此连续喝了15瓶汽水。当总统与阿甘见面时,并问他此时的感受时,阿甘则回答:“I've go to pee.(译文:我想撒尿) ”从这里可以看出,阿甘对“feel”一词的理解仅限于表达身体感受,并不是用来表达“接受总统接见”之类的情感感受,因此,他不会像普通人那样说出“非常荣幸”之类的话语。

影片之中,还要阿甘讲述他与丹中尉的事业时,大家不相信这些是真的,他只好拿出了两人的照片及一封信,信纸是公司专用的,上面由一个绿叶衬托的苹果,而被他误认为是丹中尉做水果生意的,阿甘不明白“苹果”在西方文化中代表了智慧。甚至有时他还认为名称并不是很重要,当他四次往返于美国之时,他仅用“I ran to one ocean.I ran to another ocean.(译文:我跑到一片海,我又跑到另一片海。) ”阿甘不是不知道一个是大西洋,另一个是太平洋,但这些并不是他的焦点,而他就是想自己要跑下去。

03、人物塑造:

①柔软的内心

影片是伴随着一段轻快而又动听的音乐 , 从一片灰白色的羽毛开始讲述这个神奇而又美妙的故事的。羽毛从遥远而未知的天际缓缓飘来,在城市上空悠悠地飘荡着 , 飘过屋顶,越过树梢,穿过街道,飘浮在行人肩头,缓缓地滑过汽车表面,最终轻轻地飘落到了坐在巴士停靠站候车椅上的男人阿甘的脚边。

阿甘小心翼翼地捡起那片羽毛,端详了一会儿,若有所思,然后打开手边的手提箱,拿出一个本子,将羽毛夹在里面。羽毛是洁白无暇的,同时它又是柔软的,它象征着阿甘柔软而善良的心。

越南战场上,部队中了埋伏,阿甘冲出埋伏后却又因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战友们离开,便毫不犹豫的又跑进枪林弹雨中将身负重伤的队友背出来。而不幸的是,他最重要的朋友布巴却永远地离开了。

阿甘为了纪念死去的布巴,完成他的心愿,成立了布巴·甘公司,将公司的一半股份分给了布巴的母亲,并帮他们请了白皮肤的仆人。

内心柔软的人,拥有爱心与难能可贵的善良。成为百万富翁后的阿甘,并没有随意挥霍浪费,而是做了很多慈善活动,并捐赠了一部分钱建立四方福音教会,赞助医院,救助病人。

而占据他内心深处最柔软地方的,则是他的挚爱——珍妮。他和珍妮的故事,是从一辆校车上开始的,从此他们便结下了一生的缘分。在上大学后,两人虽不在同一所学校,但阿甘一有机会就去找珍妮。虽然珍妮三番五次拒绝他并弃他而去,他却仍对珍妮念念不忘,并且多次帮她解围,用他傻傻的爱陪伴她。

就像钱钟书在《围城》中说的“他所说的‘让她三分’,这‘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念念不忘,必有反响,珍妮最终回到了他的身边,并成为了他的妻子。“I miss you, Jenny.(译文:我想你,珍妮。)”

②洁净的心灵

若仔细观察,可发现阿甘每个时代出场的不变标志是:一件蓝色格子花呢衬衫。在电影每一次转场时阿甘年纪都大了几岁,但第一个镜头永远都是阿甘穿着蓝白相间的格子花呢衬衫——电影开头、回忆小时候的第一个镜头、第一次坐校车时、征兵时、在珍妮号时等等。

湛蓝的天空,洁白的羽毛,衬托出了阿甘洁净美好的心灵,善良、单纯愿意为所爱之人全心全意地付出一切,自由自在伴随了他的一生。你知道吗,人生来就是要成为他注定会成为的人,不论前路艰难与否,坎坷与否,痛苦与否。“Aren’t I going to be me?(译文: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

③听话的孩子

阿甘的母亲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他从小鼓励阿甘不要在乎别人的评论,告诉他许多道理。他的妈妈对带着脚撑的小阿甘说:“不要管其他人说他们比你强,阿甘。如果上帝要让人人都一样的话,他会给每人一双脚撑。”

这让阿甘从小就坚信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内心的坚强远胜过身体上的残缺。在影片开头的长椅上,他说:“My ma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 译文:我妈妈常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

在阿甘心中,妈妈俨然已经成为了他坚强的后盾、永久指南和信念准则。然而从这也可以看出阿甘的思想和小孩子的思想一致,听妈妈的话突出了他“听话的孩子”这个形象。在电影中“妈妈说”俨然已经成为他的口头禅了。“Mama says, Stupid is as stupid does.(译文:傻瓜才做傻事)”。

④任性的奔跑

“Run”是贯穿阿甘一生的词语。小时候被欺负时,珍妮让他快跑;在橄榄球赛场上,所有人都让他快跑;战场上被埋伏后,布巴让他快跑……奔跑带给了他不一样的人生。

他只是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Run”, 跑出了奇迹,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 , 跑到了大学 , 跑进了橄榄球队,跑离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 , 跑活了即将倒闭的厂子 , 还创造了“shit happens”的词语,甚至差点跑遍了全美国 , 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

他为坚持不懈,热爱生活而代言。在他跑步时 , 一个记者问阿甘 :“你为什么跑 ? 为了世界和平,妇女权利,还是为了环境 ?”记者列举很多原因 , 但是阿甘却说 :“我只是喜欢跑步 !”在奔跑的过程中 , 越来越多的人被他坚持不懈的追求所感动并且加入到他的队伍中。他们追随阿甘穿过田野、大海、河流、高山 , 甚至穿越沙漠 , 他的奔跑激励也启发了很多人。

奔跑突出了阿甘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人生的本质就是奔跑,既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滋养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不停地奔跑代表了我们无尽的勇气和实现自己梦想的决心与希望。

总结一下

距离电影上映,已经过去 26年。电影《阿甘正传》中呈给观众的阿甘的形象无疑是成功的、经久不衰的。他的低智商也恰恰突出他的纯真、善良和执著,让观众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开心笑过之后能够感受到阳光雨露般的温暖。阿甘“傻人有傻福”的励志故事鼓励和带动他身边的人、同一时代以及不同时代的人遵从自己的内心,认定目标,就要锲而不舍。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