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号军旅歌曲「起床号10月30日早安歌曲血性军人钢铁的汉」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44更新:2023-04-26 08:35:24

小“火”伴们,大家好!今天是10月30日,农历九月二十五,星期六。做事一定要坚持,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了希望。歌曲《血性军人钢铁的汉》送给大家。

血性军人钢铁的汉

作词:阮志斌

作曲:侯 建

演唱:陈红松

何所惧 无所难

听那我上的呐喊

下火海 上刀山

看我一身都是胆

攻必克 战必歼

听那必胜的誓言

血沸腾 气凛然

看我威猛的亮剑

一样的血肉一样的儿男

穿上军装为啥就坚毅果敢

是因为肩负报国使命

是因为身在钢铁军营

是因为英雄的气概把血性点燃

血性军人钢铁的汉

战必用我枕戈待旦

血性军人钢铁的汉

用我必胜一二三四一往无前

血性军人钢铁的汉

战必用我枕戈待旦

血性军人钢铁的汉

用我必胜一二三四一往无前

何所惧 无所难

听那我上的呐喊

下火海 上刀山

看我一身都是胆

攻必克 战必歼

听那必胜的誓言

血沸腾 气凛然

看我威猛的亮剑

一样的青春一样的情感

走进军营为啥就敢于承担

是因为肩负报国使命

是因为身在钢铁军营

是因为钢铁的意志把生命淬炼

血性军人钢铁的汉

战必用我枕戈待旦

血性军人钢铁的汉

用我必胜一二三四一往无前

血性军人钢铁的汉

战必用我枕戈待旦

血性军人钢铁的汉

用我必胜一二三四一往无前

百年瞬间丨郑律成创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943年郑律成在太行山留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一首《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作为演奏曲目,气势磅礴地回响在天安门广场上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手稿

这首歌的原名是《八路军进行曲》,由音乐家郑律成谱曲、诗人公木作词。1938年,28岁的青年诗人公木满怀革命理想来到延安,在抗大的教学工作中结识了小他四岁的音乐教员郑律成,二人志同道合,决心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抗日战争吹响全民族战斗的号角。

原军事博物馆编研处处长 姜廷玉:郑律成这个人呢,他是朝鲜人,1933年他来到中国,开始在南宁,后来到上海,他在上海结识了我们上海地下党一个同志,经他介绍,后来他就奔赴了延安。他为这种延安革命的气氛所感染,所感动,他就想创作一系列的歌曲。

△音乐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曲作者郑律成

在延安,很多人把郑律成称作天才作曲家,郑律成也非常享受创作的过程。郑律成女儿郑小提回忆,抗日战争期间,英勇善战的八路军经常激发起父亲的创作灵感。

△抗美援朝时期,郑律成在坑道里写歌

郑律成女儿 郑小提:平型关大捷,什么各种战役啊,那种捷报传来以后,那就很想歌颂,也是很想唱。然后(他)也想写。

1939年,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唱遍了延安,在听到《黄河大合唱》以后,郑律成被深深吸引,也想写一首大合唱。这一年四五月间,郑律成提出要搞一个“八路军大合唱”,约公木写词。公木先写了《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接着又写出《骑兵歌》和《炮兵歌》,8月份,“八路军大合唱”的歌词全部写完。公木的夫人吴翔回忆,当时延安条件艰苦,郑律成只能靠哼唱着来谱曲。

△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作者公木

公木的夫人 吴翔:郑律成没有乐器,只有一个小提琴也太单调了,他就不是敲桌子,就是敲石头,就是上山啊,延安有的是山,他们住在窑洞里,爬上去,他就在山上哼哼哼的,高一声低一声的,就把这些曲儿谱出来了。

在“八路军大合唱”中,公木有意将部队写成大兵团的音乐形象,而不是游击队的形象。其实,1939年还没有形成大兵团,但公木说,他要站在抗战形势发展的高度去写这首歌,他希望能写出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

△郑律成在农村采风

1939年冬天,《八路军进行曲》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首场演出,威武雄壮的军歌震撼了无数观众,很快便传唱大江南北,成为鼓舞抗战将士英勇奋战的号角。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作者公木

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进行曲》的歌词又作了适当调整,由中央军委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正式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来源:央视新闻

主管 |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宣传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49xx 期

监制:毛勋正

责编:杨新龙

播音:常夏雨

远程编辑:何志运

邮箱:zghjjtg@163.com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