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人物画作品「仇英|一代绘画大师的成长之路」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56更新:2023-04-27 01:38:58

《深山采药遇仙图》——仇英(现藏于至正艺术博物馆)

中华文化的长河璀璨多光,古代名人、字画漆器皆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的所历所活,都带着沉甸甸的仪式光晕,除去我们可以现成拜读的文献,亦还有许多的学者在深探并未完全展露的长卷,这些遗失的星光最终都会聚拢,回归到华夏历史的长河中,是一粒粒砂砾,亦承载着一段又一段的文化精神传承。

中国有十大传世名画,分别为:《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其中的一些画作的名字想来大家都或多或少有些耳闻,但如要要联想到与之对应的作者信息,是否脑中便觉得没有画作名字来的熟悉了?追溯回源,当下让我们来好好了解一下名画其一《汉宫春晓图》的作者明代大绘画家——仇英。

◇◆◇

“作画时,耳不闻鼓吹阗骈之声,如隔壁钗训,顾其术亦近苦也”。

仇英(约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

他是明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亦是一位全能的画家,擅长人物、山水以及花鸟,以独特的绘画技巧形成了他精工而又有士气的画作风格,终成为中国美术史

上少有的平民百姓出身的画家,与沈周、文徵明、唐寅齐名,成为“明四家”之一。文徵明赞其为“异才”,连董其昌也称赞他“十洲为近代高手第一。而他与“吴门四家”里的其他人不一样,是以文人所敬而远之的工笔画收获盛名的。

◇◆◇

“发翠毫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

(请将手机放横欣赏更佳)

《汉宫春晓图》局部——仇英(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画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明代仇英作,绢本重彩,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作为仕女画来说属于巨制。

作品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描绘宫中缤妃生活和佳丽百态;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式的休闲活动,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之作。

仇英在绘画上以“重彩仕女”著称于世,《汉宫春晓图》是仇英重彩仕女画的杰出代表。此图勾勒秀劲而设色妍雅,画家借皇家园林殿宇之盛,以极其华丽的笔墨表现出宫中嫔妃的日常生活,极勾描渲敷之能事。不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

那么他又是如何从平民淬炼成一代绘画大师的?

《清明上河图》局部 深圳本——仇英(现藏于至正艺术博物馆)

仇英并非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幼年时曾随同父亲一起做漆匠的工作,正是因为这份工作的经验,让他将漆艺之绝美配色融入到了之后自己的绘画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白驹过隙,仇英的手艺渐渐赶上了父亲,逐渐发现了自己的绘画天赋,但迫于现实,他并未能马上如愿,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来抒发对绘画的热情,同父亲工作结束之余,归家便开始绘画。

◇◆◇

初心犹在

仇英一般不会在画作上多做题跋,名字便可,这是其中一块他所用的章样,外观为葫芦状,内里刻着十洲。

束发之年,仇英终于去了苏州,一面继续漆匠的工作,维持好自己的生活,一面苦习绘画,周边的生活便是最好的素材,他孜孜不倦的复而画之,绘画技术越来越高,但若是能得到系统的指点,那便再好不过了。后来,仇英因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其中就有文徵明和唐寅,文徵明在当时颇有声望,而文徵明对仇英的赏识,无疑是仇英人生中的重大转折,这使他逐渐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名气渐盛,同时也正式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

由此缘机,得以被周臣窥见其天赋并收入门下,成为了周臣的徒弟。而周臣的绘画,主要继承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等人的院体画传统,用笔刚健有力,用墨渲染酣畅,仇英因此也习得了院体系画风的精髓,他的同门师兄弟便是唐寅。周臣还将自己的珍藏画作毫无保留地借给仇英观赏、蓦仿,这对仇英从早期的细密秀润画风到后来的雄健有力画风的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

微名之时,同当代艺术生学习的方法相同,以蓦为始,不同的是仇英的临摹是学习“技法”,这好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仇英态度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严谨周密、取其精华,融会贯通,这为他之后的优秀创作埋下了伏笔,机会不一定能够给到每个人,但不努力,连为之一争的机会都没有。选择一个方向,然后坚持下去,仇英做到了。

通过学习古人绘画的技巧,仇英在绘画人物时常能够把握每一个画面中的人物特点,甚至说可以把握每一个画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剑阁图》——仇英(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真正体现仇英令人赞叹的集大成功力之作:《剑阁图》,这幅纵长295.4厘米、宽101.9厘米的长卷,是仇英自创的母题,其灵感来自李白的《蜀道难》。

整幅画作浩荡磅礴,气冲霄汉,行路者鱼贯于崎岖小路上传递着一股不畏艰难而勇往直前的气息,因而此作流露出一股中国古代书画中难得的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佳作,而非一味地“摹古”或追求简淡萧疏的古意。

再后来,仇英也因为文徵明的引荐结识了一群收藏家,有据可查的便有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昆山收藏家周凤来、苏州富豪陈官。而其中之一的嘉兴项家,在当时,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仇英在项家客居的时间最长,在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汲取前人的精华,结合自身的体验与技法,创造了大量的精品。

昆山周凤来家,仇英根据其母80寿诞的需要,认真设计画面与构图,竟花费了数年时间,画就了长达1500厘米的巨幅《子虚上林图》还创作了巨幅《摹清明上河图》《汉宫春晓图》卷、《莲溪渔隐图》等。

◇◆◇

《子虚上林图》局部——仇英(伪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莲溪渔隐图》——仇英(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浔阳送别图》——仇英(现藏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写经换茶图卷》——仇英(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其风格演进的轨迹,早年由于其本师为周臣,故多有偏于北宗一路的院体、浙派风格。又因一直与文徵明及其弟子交游,故有偏于南宗一脉的文人画风格。中年以后由于画名渐盛,而颇得收藏家如昆山周凤来、长洲陈官、嘉兴项元汴等人的青睐,特别是他被项元汴延聘于家,得以大量观览与临摹前代名迹,于宋人法度尤其是南宋院体诸家浸淫尤深。

在画史上,仇英占有一代大家的地位,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乃其青绿绘画的造诣。

青绿山水画,作为一种中国画的技法,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青绿山水始创于唐代,经几代画家发展传承,形成一种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但要画好难度很大,代表画家如唐之李思训、宋之赵伯驹等人。后者流行元代以后,在水墨淡色的基础上薄罩青绿,清丽淡秀,具有文人趣味,代表画家有元赵孟頫、明文徵明。兼擅二者则为明代之仇英。

◇◆◇

《桃源仙境图》——仇英(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仇英善于综合和融会前代各家之长,既保持青绿山水工整精绝的古典传统,又能自觉融入时代性极强的文雅清新的趣味,即文人画的神韵,从而形成工而不板,娇而不甜的新风范。

其青绿山水画境界宏大繁复,主体突出,物象精细入微,整体脉络清晰,色彩浓重艳丽,又不失儒雅韵味。《桃源仙境图》,便是代表之作。此画描写一个远离尘世的隐居环境,三个白衣人列坐山洞,一人操琴,一人聆听,一个陶醉其中。

仇英后半生的客居生涯,使他的艺术表现和技巧手段趋于多姿多彩,老到成熟。工笔、意笔、青绿、水墨、白描等技法无所不为,并能依据主题、意境及意趣的需要,随心应手,笔随意生,游刃自如,终于成为当时不可多得的大画家。

◇◆◇

《璇玑图》局部——仇英(现藏于至正艺术博物馆)

说到璇玑图,就有一不得不说的典故了。爱情故事传说,古往今来,是不会衰竭的话题,这璇玑图的背后也有这么一个故事唷,如果要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我想应当叫做——“一代才女的爱情保卫战”。

魏晋时期三大才女之一的苏蕙,字若兰,她在中国文学界、史学界都有留名,因为她留下了一首传颂千年的回文诗《璇玑图》,而这首诗背后之意则颇有几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意境,也饱含着对丈夫的真情。

不同的时空,同样的经遇,想来每个人到了优秀青年时期,总会感受到家里“催婚“的压力了..当时将将及笄之年的苏蕙也不外如此,向家里求亲的人都快要踏破门槛了,但若兰心里并没有一个中意之人,她喜欢的人早早在心中便有了设想,一定要风流俊逸,文武兼备,气质不凡。还真的就让若兰遇见了心仪之人,那是一位翩翩少年,疏朗阳光,名叫窦涛。

佳人才子,水到渠成。苏蕙与窦滔在前秦建元十四年(公元374年)喜结连理。事实证明若兰也的确没有看错,窦涛确实是一位良配。

有志之士,终不能碌碌无为,窦涛决定入仕(前秦),之后政绩显著,屡建战功。但后来,窦涛被奸臣的谗言陷害,以致流放。夫妻双双含泪告别,而苏蕙也起誓要等窦涛到海枯石烂,绝不改嫁,一腔真情的确动人。(别说古代那样只能书信通传的联系方式,就是在当代通讯发达,连5G时代都来临的今天,也没有太多人敢长期的异地恋...,可想而知这对夫妻将历经怎样的考验)但窦涛到了流放地之后,却另有新的相伴之人,名叫赵阳台,归家之时,这位女子就伴随窦涛左右。

苏蕙自然愤懑不已,觉得一腔真情付诸东流,俩人关系也到了冰点。但时间长了也越渐不能忍受美好不再,拿起了自己的针线,用上自己的才情,将心中的百般滋味,倾诸文字,汇聚在这841字的璇玑图上。

窦涛收到此物,细细看之,忆起从前的美好时光,也感受到了苏蕙的挚情,终于回头,用精致修饰的礼车接回了苏蕙,两人和好如初,相伴彼生。

而这幅作品中,仇英用其精细的画工将这个团圆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个人物的刻画都非常仔细,造型准确,线条流畅,富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清明上河图》局部 深圳本——仇英(现藏于至正艺术博物馆)

此卷《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后世《清明上河图》题材创作的典型风格和最高水平。

这个世间,不光有人想撕掉自己身上固有的标签,我想...名家笔下再创作的佳品是否也想发出这样的呐喊呢?仇英是一位全能的画家,其工笔、青绿山水、人物均长于同领域的名家,这是天赋加持,亦是坚守初心、勤加钻研所得,他不愧为一代绘画大师。

此卷《清明上河图》,为创新创作佳品,仇英作此画的当下,依据时代发展所带来全然不一样的变化而来,它的繁荣现象、人文风情、民俗文化、均被仇英施以尤长的青绿技法,古时生活气息极其鲜活于眼前,画卷中出现了众多建筑物,民居、药店、商铺、楼阁等都无一遗漏,仇英在精湛的画工辅助下使用远小近大的安排手法将这些事物排列开来,为后人展示了一篇无独有偶的精美画卷。

创作与生活密不可分,仇英生活在江南吴浙一带,依托于当时的经济,文化艺术也随之迅速发展,而仇英早年接触和侵染在这样的民俗文化之中,对其艺术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史料便可得知,仇英画迹流传不多,有些是只闻其名,但画作真貌缺失再无法看到了。今至正博物馆馆藏作品,仇英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将会参展12月19日——“盛世長卷”-仇英《清明上河图》真迹沉浸特展(暨明代吴门画派精品展),届时欢迎大家前去参加本次特展喔~

展览日期:2019/12.19-2020/5.28

展览时间:10:00-22:00

展览地址:中国华润大厦艺术中心 深圳湾万象城B1层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