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动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分类图「解析动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分类」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82更新:2023-04-27 14:10:56

动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按照性别划分,可以分为男性英雄和女性英雄,从目前动画电影英雄形象的创作现状来看,男性英雄数量整体大于女性英雄,女性英雄的数量和占比也在逐年增长。

按照地域来源划分,可分为本土英雄和异域英雄,美国动画电影创作尤其热衷于对异域故事进行改编,以他国历史文化为载体创造出具备美式价值内核的异域英雄形象,如《大力士》里的来自希腊神话的海格力斯、《花木兰》里的来自中国的花木兰、《埃及王子》里来自埃及的摩西、《功夫熊猫》里来自中国的熊猫阿宝。

按时代特征划分,可分为传统英雄和现代英雄,《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哪吒闹海》里的哪吒三太子、《狮子王》里的辛巴等属于传统英雄,《神秘世界历险记》里的王雨果、《无敌破坏王》里的拉尔夫、《超能陆战队》里的小宏等则属于现代英雄。

不同于真人电影,动画电影具有超现实的虚幻性。一方面,动画中人物形象的创作以现实为基础;另一方面,动画电影创造的人物形象超越现实,动画艺术的本性就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将大众所熟悉的客观世界神话化、童话化、陌生化。

在英雄人物的形象选择上,动画电影具有更宽广的选择面。在动画世界中,同现实世界一样,普通人可以成为英雄,但更多的是超越客观世界存在的英雄,神鬼精怪可以成为英雄,老虎、鹿、鸭子、蜥蜴等小动物可以成为英雄,没有生命器物、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怪物也都可以成为英雄。

一、凡人型英雄

凡人型英雄,即以社会中的普通人类为原型创作的英雄形象。动画电影中的凡人型英雄虽然外貌、生活状态等与常人无异,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拥有异于常人的特殊能力,这些特殊能力往往能改变他们的机遇,是凡人蜕变为英雄的关键因素。

国产动画电影《神笔》的主角马良是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他买不起纸笔,便就地取材,以木头、沙地、石头等为载体刻苦练习绘画技艺。某天,一位老神仙赠予马良一只神笔,画出的东西都能成真,马良便一直用手中的神笔为穷人们造福。

贪心的官员抓住马良,想利用他的神笔获得无尽财富,聪明的马良画了一座远在海边的金山,官员们葬身寻宝途中,神笔马良拯救了自己也为民除害。《神笔》生动地刻画了为祸一方的官员贪婪、残暴的丑恶嘴脸,也刻画了一个刻苦学习、坚守信念的邻家小男孩马良的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在生活中都是真实存在的,能拉近观众距离,给人以代入感。善良的马良与丑恶的官员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不屈不挠与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凡人型英雄中也有少部分没有拥有特殊能力者,他们往往拥有坚毅勇敢、善良机智的美好品质,这类品质使他们较常人更为优秀。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主角便是这样一位英雄。花木兰是家中的长女,她是一个性格率真、古灵精怪的普通女孩,在匈奴入侵的紧要关头,她果断做出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决定。

从军过程中,木兰靠着坚强的意志挺过了艰苦的训练,完成了从小女孩到战士的蜕变。在战场上,木兰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最终以一己之力扭转败局,顺利协助大军击退匈奴。在这部电影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被注入了美式价值观,花木兰身上展现出的是独立勇敢的美式个人主义英雄形象。

二、拟人化的动物型英雄

动物型角色在动画电影中经常出现,动画电影主要面向的受众是儿童和青少年,因而动物型角色在外形上具备天然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动画电影中的动物型英雄一般通过拟人手法来塑造,在保留物种外形特征类似和生物习性基本不变的同时,赋予动物更多人性化色彩。

电影中的动物社会通常都反映着人类社会的特征。国产动画电影《小虎斑斑》中的斑斑是一只小老虎,具有老虎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比如四只脚行走奔跑、和老虎妈妈之间互相舔舐。但是它能开口说话、拥有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复杂情绪,这又赋予了它人类的特征。从整体来看,在小虎斑斑的塑造上,更多展现出了他动物的形态和习性,对其物种本质特征的挖掘还不够深入。

在《疯狂动物城》的兔子警官朱迪的形象塑造上,则能看出人性较动物性更多。电影中,朱迪拥有一个社会化身份——警察,日常生活中,她同人类一样直立行走、穿衣服、开车、工作等,和人类有着几乎相同的生活习惯。疯狂动物城也像是一个复制版的人类社会,里面基础设施齐全,动物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城市运转繁忙而有序。

小兔子朱迪追逐梦想从乡下来到了大城市,正如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追梦人一样。她的兔子外形以及兔子般的敏锐体现着她的动物性,对胡萝卜的狂热喜爱也一直在强化着朱迪的动物身份符号。动物性与人性的巧妙融合让兔子朱迪的形象更为丰富饱满,角色积极进取、勇敢聪颖的品质也得以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神与人结合型英雄

神话是各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命脉。尼采认为,只有神话环抱的视野才能将整个文化运动建构为统一体,如果神话缺失,那么任何文化都会丧失其创新发展的自然动力。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是东西方文化精神特质的代表,从神话中衍生出的文学、哲学、心理学等思想源源不断地为世界文化注入养分。

动画电影经常从神话中取材,以神话中的人物形象为原型进行改编创造,形成了独特的神与人结合型的英雄。这类英雄本质上属于神,但不同于神话中高高在上、睥睨众生的神,动画电影中的这类英雄不仅拥有着人类的外形,也有着人类的情感、欲望、道德、意志等,兼具神性与人性。

迪士尼在改编希腊神话基础上创作了《大力士》这部动画电影,主角海格力斯是宙斯之子,然而他出生不久就被冥王哈迪斯设计杀害未遂,成为了一个凡人。长大后的海格力斯在追寻身世的过程中收获了师徒情、友情、爱情、亲情以及希腊人民的爱戴,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而不断挑战自我。

最终,海格力斯打败了冥王,拯救了人间和神界,成为了一位真正的神。但海格力斯放弃了成为神的机会,选择与爱人一同在人间生活。相比于中国神话中天地道德规范对人与神结合的禁令,海格力斯的选择反映出西方价值观对个人权利、个人自由的强调和重视。

中国动画电影多取材于传统神话、民间故事,因此,中国动画电影中神与人结合型英雄数量众多,孙悟空、哪吒、刘沉香和《天书奇谭》里的蛋生等都是中国民众耳熟能详的动画英雄。

以《天书奇谭》为例,蛋生是一个从蛋里蹦出的孩子,他在袁公的指引下修习天书上的法术,利用自己的一身本领与祸害百姓的狐狸精们斗智斗勇。而支使狐狸精祸害人间的,正是封建官僚膨胀的贪欲和权力的无限滥用。

蛋生的特殊体质、与生俱来的正义感和超强的学习能力都体现了他的神性,而他怜悯弱小、惩恶扬善的行为则充分地显现了人性的光辉。蛋生与妖怪们的斗争反映出中国神话对人的社会责任的重视,以及中华民族对专制和强权的反抗精神。

四、怪物型英雄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英雄,怪物型英雄在客观世界中找不到原型,是创作者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产物。在创造凡人英雄和动物型英雄时,创作者可以对生活实例进行参考、借鉴,但创造怪物型英雄时则需要创作者从无到有为它们赋予外形、性格、意志等要素。

怪物型英雄造型奇特,甚至可以认为是丑陋和可怕的。通常人们认为“相由心生”,怪物型角色在大部分电影中都是作为反派而存在,比如“奥特曼”系列影片中的长相可怖的怪兽、《星际宝贝》中形状怪异的外星人、《魔弦传说》中变身怪物的月神爷爷。由于长年累月受文艺作品影响,观众往往会对怪物型角色产生较为负面的刻板印象。

当这类怪物型角色做出英勇举动时,认知的不协调感会让观众在巨大的反差中获得新鲜的观影体验。在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电影《怪兽电力公司》中,毛怪苏利文时怪物公司里最出色的员工,它身形巨大,浑身长着蓝色毛发,吓哭过无数小孩。

苏利文长相狰狞,但内心柔软善良,他为了拯救人类小孩阿布与坏蛋不懈斗争,戳破了老板不择手段改革工厂的计划,并改变了怪物公司获得能量的方式,让人类的小孩能够在夜间免受惊吓,幸福快乐地成长。

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毛怪苏利文用行动表明了他丑陋外表之下的温柔,打破观众对怪物型角色的成见。

中国动画电影中的怪物型英雄数量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年兽大作战》里的年兽,他体型臃肿,长相奇特,拥有红色的皮肤、紫色的鼻子、蓝色的犄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怪物形象。

任性的年兽在与人间小女孩的相处中学会了爱与保护,也懂得了世人对过年团圆的期盼。最终年兽与众人联手打败了邪恶的大鱼,把春节重新带回世间。怪物型英雄的出现颠覆了以往文艺作品中英雄形象高大、身材魁梧、面容俊俏的传统概念,为英雄的形象刻画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拓宽了英雄故事的叙事空间。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