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临是谁「孙道临是多才多艺的电影表演艺术家60年代最潇洒的男人」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54更新:2023-04-27 16:25:18

孙道临,这是一个中国电影史上少见的非专业高学历,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既是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朗诵艺术家,还是作家、诗人。

他毕业于燕京(北京)大学哲学系,精通英语,可以读原版的哲学译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那是他大学时读的最多的东西。

孙道临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和燕京大学。2007年12月28日上午8点59分,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电影《早春二月》剧照

孙道临是中国电影艺术界的著名代表人物,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在一百多部舞台剧和影视剧中,塑造了“觉新”、“李侠”、 “肖涧秋”、“江梅清”、“李四光”等一系列艺术形象,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孙道临荣誉:

中共党员。曾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中国朗诵协会会长。

孙道临晚年照

孙道临主演的电影获奖情况:

1957年,文化部1948至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乌鸦与麻雀》、《渡江侦察记》,获一等奖;1979年,《李四光》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4年,《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获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大奖;2002年,《詹天佑》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

1995年“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活动中,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男演员奖),《早春二月》获中国电影90年优秀影片;1995年他还获得了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荣誉奖。

2000年8月,中国电影“百年十佳”的二十四万张选票,选出了“我最喜爱的中国电影、中国电影演员、电影歌曲”的“百年十佳”,孙道临获得“最喜爱的中国电影演员”称号。

2005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孙道临第一次出演话剧:

1939年在北京燕京大学燕京剧社参与话剧表演《窗外》(独幕剧)。早年在燕京大学就读哲学系时,就踏入了表演艺术生涯。

孙道临青年照

当时,他的好友黄宗江正自译了独幕话剧《窗外》,力邀孙道临出演。学艺术的打动了学哲学的,孙道临答应试试看,想不到演出一举成功,从此一发不可收,他又演了《雷雨》、《镀金》、《生死恋》等话剧,成了名扬全校的潇洒小生。

孙道临第一次出演电影:

1948年春节,孙道临演出黄宗江新作《大团圆》,该剧被准备在上海创办清华影业公司的金山看中,成了清华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而孙道临也跟随此片踏上了电影银幕的生涯。

电影《大团圆》剧照

从此,他塑造了《乌鸦与麻雀》中的华先生、《渡江侦察记》中的李连长、《不夜城》中的张伯韩、《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雷雨》中的周朴园等一个个身份不同、性格迥异的银幕形象。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孙道临第一部导演电影作品:

《詹天佑》。以后,又自编自导电影《雷雨》,并自演周朴园。《非常大总统》,自演孙中山。

电影《不夜城》剧照

“六十年代最潇洒的男人”:

1963年,他主演电影《早春二月》。此片在当年风靡一时,孙道临扮演的英俊善良的风流才子萧涧秋,倾倒了无数男女影迷。社会上曾掀起了一阵“萧涧秋旋风”,有的人跑遍上海,为的就是觅一条他围的豆绿色围巾,寻找一种勾人心魄的小资情调。

电影《早春二月》剧照

该片让孙道临成为了“六十年代最潇洒的男人”。他在片中的装扮被当时的影迷们疯狂模仿,尤其是那条豆绿色的长围巾,一度引领了当时的男装潮流。

孙道临出演的电影军人系列作品:

孙道临出演的电影,可分文人系列和军人系列作品,其在银幕上的“军人系列”,影响更大。

《渡江侦察记》中的侦察连长李春林是他第一次演兵,他的激情演绎,在观众中反响强烈。

电影《渡江侦察记》剧照

此后,他戏路贯通,演兵不断,《南岛风云》中的游击队长、《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军人出身的地下党员、《红色的种子》中的政委、《51号兵站》中的指导员……组成了他在银幕上的“军人系列”。

孙道临第一次文学作品发表:

1935年创作短篇小说《母女俩》,在北京崇德中学刊物《崇德学生》上发表。后又写了《独往》、《幻象》、《光与剑》、《我的恋人》等抒情诗。

前几年网络上较为流传的一首他写的《风的预感》:

今夜是低气压的夜/难道怪罪于我的敏感吗/我看见一个大风圈拥着湖水/群树在月下睡眠着/可是我却独自醒来了……

孙道临诗歌散文集《走进阳光》

1997年,孙道临的诗歌散文集《走进阳光》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走进阳光》收集了孙道临从学生时代直到1997年的作品。全书分为影坛记事、情怀追思、出访杂感、艺苑漫步、诗文旧作五个部分,虽然不是自传,不过也可以说是包含了人生的甜酸苦辣。

他在书中写道:

“几十年错综复杂的生活经历使我更加懂得,没有什么比人间真情更加珍贵的了,我曾经经历过许多不幸,然而也接受过不少深情和善意。至今,这些深情和善意积成了厚厚的一大层,垒在我心上,垒在我记忆中。不管什么时候,类似的情义在我心头一触,便会喷发出浓浓的血液,读一篇至情的文章,我流泪,作一次至情的谈话,我流泪,想到一些人曾多么无私地贡献出他对人间的爱,我流泪。……唉,真是比十八岁的我更加容易激动,更加年轻了。”

孙道临精通英语。他还改编过经典小说《呼啸山庄》和美国剧本《死路》,并翻译了美国电影剧本《守望莱茵河》和捷克电影剧本《黎明前的战斗》。

孙道临朗诵《琵琶行》

孙道临朗诵作品:

晚年的他更多的是在舞台上用浑厚而独具感染力的嗓音,朗诵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诗篇。

他录制的《唐诗欣赏》、《西洋爱情诗》、《莎士比亚戏剧片断朗诵》等磁带,深受群众的欢迎。

1988年,孙道临应旧金山美国艺术剧院特邀,参加为纪念美国剧作家奥尼尔诞生100周年的话剧《马可百万》的演出,他用英语扮演元朝皇帝忽必烈汗这个角色,其戏份极重,仅次于男一号马可·波罗。

孙道临为《王子复仇记》配音

孙道临配音作品:

《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白痴》中的梅思金公爵、《列宁在1918》中的捷尔任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茹可夫等二十余部外国影片配音。

为《王子复仇记》配的哈姆雷特是演艺界训练口音的标准教材,是亿万观众公认的外国影片的华语配音典范。孙道临在这部电影的配音中所达到的成就,可以说是后人难以超越,连他自己再也没有能超越。

孙道临配音工作照

孙道临配的哈姆雷特,潇洒、俊逸、高贵而绝无媚俗气。在此基调上,各种情绪起伏上下,流转跌宕,令人耳不暇闻。从一出场的疑惑忧伤,到鬼魂告白后的悲悯激愤,装疯卖傻时的冷嘲热讽,海滨独白的浩瀚思虑,他都能拿捏火候,妙到毫颠,表现出惊人的节奏和情绪控制能力,其专业技巧和素养当世少有人能及。

电影《家》剧照

孙道临主要电影作品:

《詹天佑》(2001,导演)

《继母》(1992)

《非常大总统》(1986,兼编导)

《雷雨》(1984,兼编导)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2)

《李四光》(1979)

《早春二月》(1963)

《51号兵站》(1961)

《革命家庭》(1960)

《万紫千红总是春》(1959)

《红色的种子》(1958)

《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不夜城》(1957)

《春天来了》(1956)

《家》(1956)

《南岛风云》(1955)

《渡江侦察记》(1954)

《女司机》(1951)

《民主青年进行曲》(1950)

《乌鸦与麻雀》、《大雷雨》(1949)

《大团圆》(1948)

电影《乌鸦与麻雀》剧照

孙道临表演艺术风格:

表演深沉、自然,含蓄,内敛,嗓音浑厚,吐字清晰,感情丰富。

孙道临电影艺术馆:

位于浙江嘉善县,是中国第一个以电影艺术家名字命名的综合性电影艺术馆,2003年立项,2007年开馆。艺术馆分为陈列展览和电影放映两大区域,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包括孙道临生平陈列、中国电影史回顾陈列、600平方米的场景式展示厅、4个电影放映厅等。

孙道临电影艺术馆

孙道临家人:

父亲:孙文耀,浙江嘉善人,13岁考上秀才,后在上海法国天主教会办的震旦学院学习西学,主攻土木工程,曾留学比利时。归国后,在京汉铁路长辛店铁路工厂取代法国人做厂长,后到北洋政府交通部担任技正(即总工程师)兼考工科长。

孙道临母亲叫范念华,来自嘉善富家。

孙道临夫人王凤娟

孙道临夫人:王凤娟。1926年12月生于浙江嵊县黄泽镇坑边村。越剧王派创始人,越剧花旦,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上海市人大代表,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二团、上海越剧院主要演员,上海越剧院小红楼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王凤娟唱腔平易质朴,流畅自然,表演上以善于描摹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戏路宽广,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舞台形象。其代表作《孟丽君》、《红楼梦》、《追鱼》、《春香传》,树立了孟丽君、林黛玉、鲤鱼精、春香等经典光彩的艺术形象。

孙道临和王凤娟

女儿:孙庆原。生于1964年10月,为庆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因而取名孙庆原。曾留学德国。1987年,孙庆原赴德留学,职业不详。孙庆原说过:不坐享父母的荣誉,不仰赖父母的名望,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孙庆原丈夫在德国公司工作。他们有一个女儿朱凯佳 。

孙道临女儿孙庆原

孙道临在自己创作的《走进阳光》一书中,有这样的话:

“对于那些曾给我仇恨和痛苦的人,我愿意忘记痛苦,而只记得他们给我带来的人生教训,这样我可以不至于满面阴霾,步履沉重,我愿意向我记忆中的一切角落去搜寻,去挖掘出人们馈赠给我的爱和善意,常常记住他们的微笑,他们的身影,这样即使嗓音已经开始嘶哑,我也仍然可以唱着愉快的歌行进,在未来的也许不太长的路程中把同样的爱和善意回赠给同行的人们。”

“我相信,在世界电影史上,将永远记下我们的充满理想和博大爱心的电影人的影响和价值。正是由于这样的理想和博大的爱心,我们也将摒弃自己的不足,汲取一切可以借鉴的经验,拍出更多更美好的动人心魄的影片。我们电影中对人类充满信心和愿为一个美好世界奉献一切的精神,将在世界电影史上闪闪发光。”

孙道临一家

孙道临之所以能在演、导、诵等方面都表现出别样儒雅和非凡才情,成为一道“永不消失的电波”,不仅是艺术追求的笃定,更在于他敏而好学,胸有诗书的文、哲修养。

如果没有演戏,他也许会是个诗人。如果不是诗人,也许会是个学者。孙道临去世时,灵堂里播放着舒伯特的乐曲。“孙道临是一首诗,是一首舒伯特和林黛玉合写的诗。”

说明:本图文系根据网络和有关书面资料整理编辑而成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