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治湘乡情「任冶湘黄小雷主演还有人记得老电影乡情吗」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51更新:2023-04-27 22:31:15

电影《乡情》是1981年由胡炳榴、王进执导,任冶湘、黄小雷主演的电影,电影围绕田桂的身世和两位母亲对他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田秋月这一农村妇女所具有的含蓄的内在美。影片通过富有地方色彩的细节,突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使其具有浓郁的抒情写意色彩。

电影开始就有个有趣的桥段:

农村小伙子田桂和自己的妹妹(没有血缘关系)翠翠到乡公所打结婚证,当工作人员知道他的母亲叫田秋月之后,借口公章不再拒绝给他俩领证。这段台词很有趣,听的人哑然失笑。大家来看看:

工作人员问田桂:

叫什么名字?

哪年生的?

哪个村的?

家庭出身?

问完田桂,又问翠翠,翠翠说跟他一样。

工作人员问什么一样?翠翠答一个村的。

又问叫什么名字?

翠翠答:翠翠!

啊!还有姓翠的?翠翠又答跟他一样!

工作人员问:什么一样?怪事?什么都一样!

田桂说她和我是一家,一块长大的。

工作人员诧异道:什么?

田桂忙说:不,她是我妹妹。

工作人员:你妹妹?

田桂:是我妈半路上捡来的!

工作人员恍然大悟:噢,童养媳!这句台词被工作人员用无比沉重的声音说了出来。

我听到这里不由得笑出声。

田桂回到了城市,坐着火车,小汽车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从此,他的名字叫匡少华。田桂有了两个家,一个在乡下,一个在城里。亲生母亲廖一萍让他重新上学,努力让他以后能有个好工作,好前途,并努力撮合儿子和城里姑娘莉莉的婚事。亲生母亲希望莉莉多给儿子熏陶熏陶,好好去去他身上的泥巴味。

田桂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乡下,如鱼回到了江河湖水一样欢畅。给翠翠和养母以及全村人都带来了莫大的惊喜。但很快,生母廖一萍的电报来了,因为匡华要亲自下乡接田桂的养母。廖一萍不想让田秋月来家里,特意让田桂带翠翠回城。

电影的高潮开始了:田桂不愿伤养母的心,他割舍不下这份浓浓的乡情,脸上阴云密布,左右为难。

当翠翠得知真相之后,她面临着有两个选择,一是和田桂进城,二是留在乡下。进城是一条大家都羡慕的路,毕竟人往高处走呵!

翠翠说妈一个人吃苦受累半辈子。她不能将妈一个人留在家里。她要留下来陪她。

田桂对妈说:城里再好,我也要守在您老人家身边。

但田秋月原来是廖一萍的救命恩人,如果没有田秋月,给国民党军官当姨太太的人就是廖一萍。这个她最嫌弃的人,救了她的命,碾转几年后,又无意中又救了她儿子的命。面对恩人,她却恩将仇报。得知真相后羞愧难当。

电影用城市和乡村做对比,用田桂的生母和养母做对比,让人对真善美假丑恶一目了然,电影讴歌了农村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坚韧牺牲,批评了廖依萍的官僚作风、自私和无情。

电影结尾,田秋月不辞而别,只留下了半截木梳,那是廖一萍送给她的东西,能证明她就是救过他俩性命的阿月大姐。在田桂和翠翠大声呼喊妈的尾音中,电影结束了。

那声声深情呼唤,是儿女对母亲的呼唤,也是城市对乡村的呼唤,更是每个人对自己生命之根的呼唤。

俗话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面对城里优越的生活条件,田桂和翠翠不为所动,放弃当“官二代”的生活,愿意陪着养母呆在乡下。只因他们心中有份浓浓的乡情,做人做事都是凭着良心啊!

朱熹对良心的解释是: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只有山清水秀的地方,只有田秋月那样深明大义的母亲才能养育出这样优秀的儿女,这样高贵的灵魂。

不知现在,还有没有田桂这样的青年?

作者简介:

郑小萍,笔名看云起,新闻媒体从业者,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知音》、《女友》、《辽宁青年》、《西安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散文《母亲的虎头鞋》被收入《没有大人的夜晚——感动小学生的100歌故事》一书(九州出版社)。

“看云起的一亩田”所有作品均为原创文字,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