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小秋的程派十戏都是哪十出剧目「迟小秋的程派十戏都是哪十出剧目」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6更新:2023-04-28 02:59:35

本文部分内容由倚竹听琴根据有关资料编辑整理。照片素材源自“迟小秋程派艺术”和网络。

如果没有王吟秋的慧眼识珠,我相信今天迟小秋仍然会成为京剧名家,但是在程派艺术的后学队列中,或许会少了一位领军人的身影。

当年,王吟秋发现了旁听生迟小秋,并预言今后她会“成角儿”,于是手地把手教了她三出大戏。

迟小秋于1965年出生于东北的一个乡村村。11岁那年,辽宁省阜新市戏校前来招生,“没有被艺术熏陶”过的她,凭借着天生的好条件,考入戏校,命运从此改变。

1983年,迟小秋正式拜王吟秋为师,程砚秋的夫人果素瑛以及新艳秋、赵荣琛等一众程派大家均到场祝贺。

《锁麟囊》一剧的作者翁偶红在现场观看了迟小秋表演的《锁麟囊》后,赠书一本,书上提有:“唱作俱佳,欣喜之余许为程派标准传人。”

有道是“名师出高徒”。迟小秋不孚众望,1984年摘得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时,年仅19岁,是获奖年龄最小的演员,这个记录至今似乎还未被打破。同年,她被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最年轻的理事。

三年后的1997年,22岁的迟小秋荣获了中国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

2005年7月,已经成为沈阳京剧院原副院长的迟小秋调入了北京京剧院,两个月后,迟小秋在长安大戏院演出了三场大戏一一《锁麟囊》和全本《玉堂春》、《窦娥冤》,与北京的观众见面。

2007年,迟小秋始任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

迟小秋是公认的“票房担当”。作为北京京剧院的当家青衣,她一直保持着高票房纪录。如《锁麟囊》的演出,几乎是一票难求。即便在今天也依然是如此。

在年轻人高度聚集的B站,有人上传了迟小秋于2016年春晚表演的《锁麟囊》,短短50秒的视频,播放量高达111万。网友在下方留言:“以前觉得自己与传统戏曲绝缘,直到有一天在电视上听到迟小秋的锁麟囊。”

迟小秋继承了程派寓刚于柔、幽咽委婉的特点,同时又有雅丽清馨、圆熟优美的明显个性。

有戏迷如此评价迟小秋的演唱艺术:“静时如古藤盘树,动时如行云流水,闭口时含苞待放,开口时如鲜花怒放。动静适宜,灵动流畅,更吸引人的是她用一腔人生情感在唱,感人心扉。”

迟小秋说,中国戏曲的意境很美,包含着中国人的集体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而这些也恰恰是中国戏曲最迷人、最独特的地方,也是让年轻人爱上戏曲的关键所在。

如何让青年人接收并喜欢传统戏曲,她的见解是:

关键是要让他们多接触它,而不是从根上改变我们的戏曲艺术本身,把它们变得不伦不类。我倒觉得,当下喜欢戏曲的人越来越多,不是只有老年人,也有很多年轻人,甚至是外国人。因为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负载着我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不要一味靠改变、迎合来吸引年轻人。

2014年,为纪念京剧程派艺术创始人程砚秋先生诞辰110周年,北京京剧院策划推出了"程砚千秋一一京剧名家迟小秋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10周年专场演出”,于7月8日至12日,8月6日至10日分别演出十场大戏,它们分别是:

《锁麟囊》《碧玉簪》《荒山泪》《孔雀东南飞》《玉堂春》《三娘教子》《文姬归汉》《红鬃烈马《窦娥冤》和《宋氏姐妹》。

演出后,迟小秋又有了把这十出戏的唱腔全部保留下来的想法。2019年6月15日的下午,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北京京剧院、王府井新华书店联合主办的《程砚千秋——京剧表演艺术家迟小秋专辑》首发式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隆重举行。

可以说,这十出程派及程派风格的剧目全面反映了迟小秋从艺以来的数十年间,在京剧程派旦角表演艺术上的造诣。

《锁麟囊》

迟小秋:《锁麟囊》我已经演过上千场。

京剧《锁麟囊》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的代表作,翁偶虹编剧,程砚秋于1940年5月首演于上海黄金戏院。

剧情简介:登州富家之女薛湘灵出嫁之时,其母予之锁麟囊,内藏珠宝。薛湘灵与贫家女赵守贞同日出嫁,中途遇雨,花轿同在春秋亭内暂避。赵守贞感家境贫寒、世态炎凉,不禁悲恸,湘灵闻知,慨然以锁麟囊相赠。六年后登州遭水患,湘灵与家人失散,流落莱州,遇旧佣胡婆,携至当地绅士卢胜筹所设粥棚,逢卢为子天麟雇保姆,湘灵应募,伴天麟游戏中,百感交集。天麟抛球入一小楼促湘灵去取,湘灵登楼,见昔日之锁麟囊供奉桌上,不觉感泣。卢夫人即赵守贞,见状盘诘,知为赠囊之人,敬为上宾,助其一家团圆。

锁麟囊就是绣有麒麟的“锦袋”“荷包”。在我国古代山东一带,女儿出嫁上轿前,母亲要送一只绣有麒麟的荷包,里面装上珠宝首饰,希望女儿婚后早得贵子。

2014年,迟小秋举办纪程十场演出以此剧作为开场剧目,程砚秋唯一的女弟子、86岁的江新蓉在演出后走上舞台与大家分享了程先生的气节、品格与艺术成就,对现场观众讲解了《锁麟囊》的艺术成就与私淑演出的细微差别,并勉励迟小秋"正本清源"传承京剧艺术,还将程砚秋当年传于她的薛湘灵头饰玉片及演出《碧玉簪》时使用的青色绸缎赠送给迟小秋。

不同寻常的是,相声演员何云伟、应宁加盟演出,分别饰演碧玉和梅香,带给观众不同的观感。

《碧玉簪》

迟小秋:我和王吟秋老师学《碧玉簪》是在1983年,老师从唱念到表情,一个眼神,一个投袖,心理活动的潜台词,一招一式,抠的非常的细致。1984年我获得"梅花奖"也是在舞台上演出了《碧玉簪》和《锁麟囊》。这个戏老师教的细,我演出的场次也多,就是放下十年不演我也不会忘,拿起就演。

《碧玉簪》也已刻进骨子里,就算长时间不演,我也可以拿起来就唱。

《碧玉簪》一剧罗瘿公只写了前几场就卧病不起,后半部是由金仲荪继续完成的。《碧玉簪》是程砚秋自行设计唱腔、身段、并首次自导自排自演的第一出新戏,于1924年首演。

剧情:礼部尚书张瑞华,有女玉贞,许婚同邑秀才赵启贤。玉贞表兄陆少庄,因求婚于先被拒,买通媒婆,于婚前托词诓得玉贞之碧玉簪,并伪造情书,乘张玉贞新婚之夜 暗置洞房中,赵启贤果中计,疑玉贞不贞,怒而离去。自此遂与玉贞不和,并时加辱骂。玉贞为求夫妻和睦,忍受委屈,悒郁成病。丫鬟小蕙告张母,值张瑞华返家,亲至赵府质问,真相始得大白,陆畏罪而死,启贤向玉贞赔礼,夫妻和好。

《荒山泪》

迟小秋:《荒山泪》特别吃功力,我现在的腿伤都是当年练滑步、屁股座子留下的,练得太多了,以前我每天练功两小时,包括一组一组的水袖功,像这样吃功的戏我都很喜欢,

京剧《荒山泪》是程派艺术的经典代表作之一,程砚秋于1931年1月26日首演于北京中和园,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提议下,程砚秋将剧本加以整理,由北京电影制品厂拍摄成彩色戏曲片。

剧情:明朝末年,崇祯帝昏庸,不断抽取苛捐杂税,更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农民高良敏因付不出捐税,父子俩被抓入狱,儿媳张慧珠日夜织绢才将父子赎回。刚到家,公差又来抽取新税,高良敏父子连夜去采药被老虎吃了,慧珠的独子宝琏又被抓去,年迈的婆婆一气之下晕倒身亡。索税公差仍向她要税,慧珠一人逃进深山荒野,公差跟踪而至,慧珠自刎而死。

2017年10月16日、17日这两天,经过历时18小时的连续奋战,在全体演职人员和录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迟小秋圆满完成了《荒山泪》像音像的录制工作,也完成了她艺术上的一个心愿。

迟小秋:排《荒山泪》的时候,年轻演员惊讶我的水袖和圆场怎么这么好,我跟他们说,是因为我小时候跑圆场的基本功就特别扎实,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练就四十分钟,全身都湿透了。这样艰苦的过程,如今就全是身上的本事了。

《孔雀东南飞》

根据资料,程砚秋并未演出过此剧,谱曲后教给中华戏曲学校的学生演了。王吟秋曾演出过此剧,很可能是程砚秋传授。在此希望知情的师友能提供有关情况。

剧情介绍:三国时期,庐江小吏焦仲卿与妻刘兰芝感情甚驾,但婆婆虐待媳妇,逼焦休妻。二人忍痛分别,相约不再嫁娶。兰芝兄贪图聘礼,逼妹改嫁太守之子。婚期,焦夜入府衙,遇兰芝逃出,互明心迹,一同投水而死。

《玉堂春》

此剧,程砚秋只演《起解》和《会审》两折。

剧情简介:明朝,名妓苏三(玉堂春)与吏部尚书之子王景隆结识,誓偕白首。王景隆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妓院。苏三私赠银两……鸨儿把苏三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妒,定计害之,不料却让沈燕林误食毒面而死,苏三被诬。定为死罪。起解途中,解差崇公道同情苏三,认为义女……王景隆得官,巡按山西,调审此案,知犯妇即为苏三……后得藩司潘必正、臬司刘秉义之助,与苏三团圆。

《三娘教子》

此剧,程砚秋只演《教子》一折。

剧情:薛广有妻张氏、妾刘氏及王春娥,刘生子名倚哥。薛赴镇江,托友带银百两,友吞没其金,假造棺木,伪称薛死于外,家人惊痛,命老仆薛保运回灵枢安葬。张、刘先后再嫁,王春娥织布,与薛保茹苦含辛,抚养倚哥。倚哥在学中被同学讥为无母之儿,负气归家,不听春娥教训,春娥怒以刀断机布,以示决绝,薛保再三劝解,母子和好如初。后倚哥得中状元,薛广亦以军功还家,一家团聚。

《文姬归汉》

迟小秋将蔡文姬“宁弃娇儿归故园”这一句唱词中的“宁弃”改成了“痛弃”,一字之差,境界大不同,道尽一位母亲在儿女与故园之间的纠结与挣扎,分离之际的心痛与不舍。“行路”一场是骑马而非坐轿这是遵循了程砚秋的演法。

该剧由金仲荪编剧,程砚秋于1926年首演,是程砚秋在艺术生涯鼎盛时期最成功的作品。剧中新腔叠出,舞姿妙曼,行头独具匠心,集程派表演艺术之大成。据说,此剧程砚秋年只一演。

剧情是:李傕、郭汜与杨奉争劫汉献帝刘协,南匈奴王呼厨泉乘乱遣左贤王会同白波帅攻侵汉河内地。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逃难,为左贤王掳入匈奴并纳为妃,生二子。12年后,汉相曹操知情,乃遣使周迁持金璧至匈奴赎回文姬。文姬与二子诀别,又哭拜昭君之墓,随周回汉。

《红鬃烈马》

程砚秋在此剧中的唱做表都有独特的艺术创造,无一不精妙绝伦。尤以在《武家坡》中的“跑坡”和“进窑”表演为绝。据说,当年某富贾要求程砚秋在自己的堂会上演出该折戏,程砚秋减去“跑坡”不演,还要求该富贾为部分穷苦艺人每人做一身御寒的棉服。

剧情:原为唐代长安乞丐的薛平贵与丞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结为夫妻。婚后薛平贵从军征战西凉,被俘后娶代战公主,成为西凉国皇帝,十八年后薛平贵归来与王宝钏相会。时值皇帝晏驾,薛平贵擒获阴谋篡位的王允,并自立为王。

《窦娥冤》

程砚秋的《窦娥冤》的结尾处与原作不同,改为窦娥将行刑时,身为清官的海瑞赶到,判明原委,惩办了下毒的真凶张驴儿,窦娥九死一生,从而这个结尾成为程派一个亮色。迟小秋每演这出拿手杰作时,都是一票难求。

京剧《窦娥冤》又名《金锁记》《六月雪》,取材于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及明代叶宪祖《金锁记》传奇。后王瑶卿先生为程砚秋设计加工唱腔,程砚秋以其幽咽婉转如泣如诉的唱腔,演绎了窦娥蒙冤受屈无处申诉的绝望悲愤之情,尤为凄婉动人。

剧情:窦天章赴考,以女窦娥嫁于同邑蔡昌宗,蔡赴考,佣妇张氏之子驴儿随往。驴儿图谋窦娥,中途推昌宗入水,佯称昌宗已死。蔡母惊痛成病,思食羊肚汤;驴儿置毒欲害死之,误被驴儿母吞食。驴儿借尸讹诈,拟强占窦娥。至县衙,县官用严刑逼问蔡母,窦娥不忍,挺身自承,被判斩刑。六月行刑,忽天降大雪,巡按得知,平反冤狱。

《宋家姐妹》

迟小秋先后创作了具有程派艺术风格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胡笳》《法官妈妈》《宋家姐妹》等。

剧情:宋美龄接受蒋介石求婚后,试图取得宋庆龄的支持。宋庆龄从民族与革命的前途出发,果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坚决反对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宋美龄一意孤行,先后搬来兄长宋子文、母亲倪桂珍和大姐宋霭龄来游说宋庆龄,他们甚至以亲情敲诈、以损誉和安危相威胁。胸怀天下的宋庆龄以孙中山先生为强大的精神支柱,以共产党人为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不惜牺牲手足之情,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坚定不移地执行孙中山先生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宗旨的建国大纲,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抵制了接踵而来的威逼利诱,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斗争,并冒着生命危险积极保护张太雷等共产党人。

如今的迟小秋年届花甲,生理条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今后的艺术之路上她会怎样突破,人们期待着。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