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手法有哪些「剧作的优化精简并提炼人物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94更新:2023-04-28 22:15:29

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在一部长篇小说中一定会存在许多人物,也必然会有许多条人物关系线。

在改编成影视作品时,要更加突出主要的冲突矛盾,还要在一定的时长内完整展现故事的起承转合。

这必然需要在改编剧本时对人物及主要的人物冲突进行精简和提炼。

例如《白鹿原》的原著小说有很多的人物,但形成电影剧本以后,编剧芦苇删掉了很多人物,保正剧本中不超过七个主要人物,从而将人物的特点更加清晰准确地描摹出来。

芦苇让白嘉轩、鹿子霖和鹿三各自只有一个儿子,将两代人的代际冲突浓缩与提炼,将原著中白嘉轩的女儿白灵、鹿兆鹏的弟弟鹿兆海、鹿三的儿子兔娃等人都删掉了,也将小说里的朱先生删除,使整个故事更加紧凑,依照正剧的结构规律给每一个人物完整的展现与充足的冲突戏份。 在父子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与矛盾中,鹿子霖与鹿兆鹏的冲突既象征着封建思想文化与新思想、新文化的冲突对抗,又展现了人性中被压抑与被摧残的真实情感。

他们的冲突随着矛盾的加剧升级而逐渐凸显出尖锐性与不可调和的状态。鹿子霖与儿子鹿兆鹏的冲突的充满了讽刺意味和戏剧色彩,鹿子霖费尽钱财一片苦心想让儿子封官加爵,希望他能光宗耀祖,但却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儿子接受了新式教育而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渐渐具有了反叛精神与抗争意识。

父子二人的冲突始于鹿兆鹏在新学堂学成回乡,坚决不接受父亲鹿子霖给包办的婚事。

这是鹿兆鹏与父亲的第一次直接交锋,在新学堂的学习与成长使他有了“讲人权讲婚姻自主”的新思想,他直接怒斥父亲“封建顽固”,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而鹿子霖除了使用暴力已经无法与儿子交流了,父子二人的矛盾就此沿着包办婚姻的发展线索而一直延续下去。 此后,鹿兆鹏逃婚回到了学校。

几年以后,此时鹿兆鹏已是学校的校长,鹿子霖来到学校,以保存颜面为由劝说鹿兆鹏回家生娃,鹿子霖先是苦口婆心劝说,这里体现了他有人情味的一面,对儿子的反叛也是束手无策。

然后他才原形毕露,怒斥儿子不负责任,最后甚至不惜丢下脸面,当众痛骂儿子,但依旧无果。

这里是父子二人撕心裂肺,争锋相对的激烈冲突。而此时,镇嵩军的“飞来横祸”又使父子二人的争斗伴随着时代的又一场风波变动戛然而止,但父子二人的尖锐矛盾已经没有了峰回路转的可能性了。

在土地革命中,鹿兆鹏面对着父亲的罪行并没有听从黑娃的意见,而是要将“反动派一个不剩,都得拿脚踢倒。”

在斗争大会上,鹿子霖疯狂发泄,破口痛骂儿子,让父子二人的对抗矛盾达到了顶点。鹿子霖这一次不仅是发疯痛骂连带着自己和儿子,更是直接拿自己的项上人头来应对儿子的背叛与羞辱。

这种父子间的冲突不再单纯局限于对于婚姻和繁衍后代的不同观点,而是一种婚姻观和价值观的碰撞,更是新旧文化与思想的猛烈对峙。

在鹿氏父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矛盾冲突是《白鹿原》电影剧本中尖锐矛盾冲突的典型代表,也是代际冲突的集中体现。

而精简主演人物和提炼尖锐冲突,也让影片的节奏更加紧凑,冲突更加集中,充满了人性之间的挣扎和对社会发展的反思。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绿茵情怀的应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