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群体「大家的热情才让观影团有了持续的生命力听主创聊点五步」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81更新:2023-04-29 02:46:49

《点五步》明天(4月7日)就要全国公映了,而我也在上周做了第六期观影团:《点五步》放映暨主创现场交流的活动回顾。影片预告也可以先感受下:

这一次观影,除了《点五步》的主创成员,还邀请了一位嘉宾朋友上场,就是梅雪风老师,他是资深的媒体人、影评人,曾经担任过《看电影•午夜场》、《电影世界》等多家电影杂志的主编。非常谢谢梅老师的支持,他在现场的点评和提问也很到位,受益匪浅。

为了配合影片主创出席,活动定在上周二工作日的下午,特别不理想的时间,没想到仍然还有很多人报名参加,大家的热情是这个观影团持续办下去的动力之一。

而即将于本周六举办的第七期观影团《攻壳机动队》,现在也正在招募当中,会有更多有趣的环节与周边送出,感兴趣的也可以一起来玩,报名链接也可查看文尾的原文。

回到上周的《点五步》活动,我们在开场前新增了一个小的环节,向大家分享特别有趣、精彩的报名理由。因为几次收到反馈,有人询问自己为什么没有被选上,所以就有了这个环节。在这里我也贴几条出来,先是在现场分享过的:

第一条:自己本身在院线做排片相关工作,想为影院排更多的艺术电影丰富影片类型。之前去看《八月》,从黑白影像中透露出关于童年关于父辈的种种。白日梦里的小温暖,有我和你的影子。看过之后,才更有底气把高质量的电影排映给观众,希望有这个观影的机会,谢谢。显然,能吸引到院线排片人员来参加观影团,我会感到很高兴,对于这个活动的意义,我也确实有这样的期待,就是希望它能慢慢的改变一些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像廖启智在现场说的,只是“点五步”(半步)。

第二条:对于廖启智这位老戏骨,实在是钦佩与敬仰已久。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地诠释好每一个角色。这次他的新片《点五步》也入围了香港金像奖,是一个体育类的励志故事,真的是十分期待,而且桃桃观影团的素质很高,希望可以继续和桃姐以及“桃友”们观赏这部发自内心期待的影片!希望可以选中!谢谢!这条呢,我觉得后面这句是重中之重,主要是夸奖大家!

还有一条,没有在现场分享的:非常热爱香港电影,在天津很少能有粤语原音电影放映,觉得很难得,每次有机会都会去北京支持粤语原声,同时又非常喜欢廖启智!也想交流对这部电影的解读!好像每一次观影团活动,都有专门从别的城市赶来参加的,之前就有过从杭州去上海的。还有人专门从伦敦赶回来,当然,在三年前就赶回来的......

说了这么多活动花絮,接下来是现场的核心部分,也是我这个观影团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映后交流。想起之前有观众感叹过:参加完桃桃观影团的映后交流,收获超过观看整部电影。这一次虽然映后时间非常有限,但依然聊了不少东西,包括影片的一些看点、香港导演本土创作与北上的选择,以及年轻演员的情感戏把控,也包括智叔回忆他的80年代,等等。接下来就以现场实录,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再次谢谢速记和编辑人员的辛苦工作。

在影片放映结束后,主持人请出了嘉宾梅老师,以及《点五步》的五位主创,分别是监制柯星沛、导演兼编剧陈志发、领衔主演林耀声、胡子彤,当然,还有大家最为熟悉的廖启智。交流首先以梅老师的点评开场。

梅雪风:首先说一下我看完这个片子的一个基本感受。在香港,实际上像这样的体育励志片相对比较少,基本上,我们看到香港都是以武侠片、动作片和警匪片为主,有这样一个不同的类型还是挺有意思的。

虽然这个片子是一个体育励志片,但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片中对家庭关系的处理,比如说两场吃饭的戏,印象很深刻,它用非常简练的一个手法,将陆港两地,特殊年代的家庭关系表现出来了,这个体现出导演的观察力和功力。我觉得,这其中最大的来源是因为真实,真实的生活,是80年代的一个基本生活状态。真实本身是非常重要的。

我觉得这样的一个题材本来非常类型化,怎么样可以让它变得有力量?实际上要赋予它一个真实的情境,赋予真实的历史时代,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把人性里面的东西,整个社会的东西表现出来。这是我之所以被《点五步》这部影片打动的原因。

当然,对于陈志发导演的这部处女作,梅老师觉得还是有一些小小的瑕疵,现场他也直言不讳的表达了这点。

梅雪风:也是基于(真实)这一点,我对这个影片也有一些小小的不满足。这个电影表现的是80年代的香港,一个特殊的年代,特别是当你在2017年回望80年代,到底要表现什么?我在这里面看到了一种怀念,但是这种怀念有一点点遗憾,我看不到那个时代的质感,这个时代的质感在哪里?这个男主角的家庭是一个基本的底色在里面,但是作为一个集体,包括廖老师演的角色的背景,稍微少了一点。另外几个角色的家庭背景也稍微少了一点。

廖启智:这个意见很好。

梅雪风:所以我想问问,对于这个片子里,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得这个冠军,这个冠军的紧迫性在哪里,这里给予的这种紧迫性好像不够,不知道导演和监制对于这方面是怎么想的?

(导演陈志发)

陈志发:这是很宝贵的意见,打造80年代的质感对我来说不太容易,我看完了之后,还想再弄好一点,知道很多不足的地方,谢谢你提了宝贵的意见。

为什么要拿冠军呢?在一开始创作的时候,很明确的方向是,我不想要做一个传统的运动片,就是放大对手,还有每个人,每个人性格、背景,还有校长、教练。我在写剧本的时候,确定这是阿龙的成长故事,成长里边有很多遗憾,遗憾就是改变,他的家庭改变了,他的爱情和兄弟也改变了,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青春。所以他的改变就是,他如何面对那些改变,变成更好的自己。但是这些观点可能会导致,比如说教练还有其他球员的戏份会删改一点。

(监制柯星沛)

柯星沛:创作的时候,导演想拍一个青春遗憾的电影,两个朋友简简单单。小时候看到一个小段子,戏里面有讲,沙燕桥的命名和来源。觉得很有趣,一路找下去,找到原来80年代有沙燕队打赢日本队的历史,这可以放到故事里面当背景,有80年代的情怀。后来我们找了很多资料,比如卢校长还在继续努力教育学生。很多励志故事,在80年代,每个人都有梦想去追求怎么样,整个故事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不仅仅是说香港,而是里面带出的正能量,很勇敢地去面对,一步一步。

一开始不是要拍一个相对来讲比较传统的一种运动片子,成本比较有限,但是想从这个点,这个角度,回归到最简单,就是讲男主角阿龙内心的一种遗憾,我们全部所有力量放到戏里面,有些80年代质感真的做不了,没有办法,场景也找了很久了,所以多一种情怀的感觉吧。

梅雪风:大家都知道,之前香港电影有过特别辉煌的时期,现在很多香港导演更多的是跟内地合拍,甚至完全成为内地电影的一部分,想问问监制、导演和廖老师,为什么还要拍纯港产电影?拍这种电影希望坚持住什么?表达出什么?

柯星沛:这个题目很大。我们拍每个电影的时候,有一个目标,在观众的层面,每个地区观众文化、观众层次都不一样,香港电影发达的时候,香港导演都来拍很多不同的东西。这几年很多香港电影人在国内发展,相对来讲,把香港人的特点放到故事里,当然这个故事放到任何地方都可以,但是我想有一点情怀,普通观众看到很熟悉,想要多一点投入感,讲我们熟悉的生活,这个社会有一个多元投入。

陈志发:对于我来说,纯港产片,刚才也说过,有很多题材,因为可以保障票房,很多电影往那个方向走,保证不赔本。《点五步》找资金,相信没有多少老板愿意投资这部电影。那一部港产电影没有资金,那就加入一些创新,或者讲一个观众没有听过的故事,可以先拍出来,没有一些商业元素。拍出来之后,观众有兴趣,可能会影响往后的老板,还有电影商,他们可以考虑多改变一点,可不可以少拍一点动作片、警匪片,多尝试一些新的题材,我觉得这是往后希望能带动的东西。

(廖启智老师)

廖启智:电影圈是很现实的地方,没有投资就没有钱拍。为什么以前有关香港的电影,70、80年代,我们拍的时候,不但在香港放,在全世界华人的地方都放,钱就回来了。现在拍电影只有香港七八万人看,成本都不够。如果有一千万给他(陈志发)拍,他就不这样拍的,就是没有钱!只有两百万就只能在香港拍,就是这么简单,很悲哀。没有办法,走一步看一步,如果是前面是一大步,就跳过去,没有,就点五步!

梅雪风:廖老师,您之前演警察、卧底比较多,知识分子相对来说演得比较少,这次演了一个校长,作为文化界的人物。在演这个人物的时候,演法或者准备上跟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吗?

廖启智:看起来我演校长,观众接受程度也是有保留,像校长吗?但是我那个校长是另类的校长,是打棒球的校长,这个可以呀,我打棒球也挺好的,我跟真正的老校长也谈过话,聊过天,从他身上可以感受,他对教育事业是一辈子的投入,他从来没有干过另外的工作,一生就是当教师、当校长,一生就是看着年轻人成长,在旁边扶他一把,对我是很大的鼓励吧。

梅雪风:再问问这两个年轻的演员,先是胡子彤,听说是职业棒球队队员。那在这个戏里,作为非职业演员,比职业演员情感线还要多,又是第一次演戏,你是怎么揣摩这个角色的?

(男主角胡子彤)

胡子彤:其实我自己跟戏里面的细威有一点不太一样,我在球场的时候不会破口大骂,其实不可以,对你的队友,所以就不太一样,但是你问我怎么揣摩角色?我就觉得就是放胆去演吧,因为可能我没有经验,夜没有太多的包袱,比如要怎样看起来比较帅,所以就很放心的跟导演沟通,要怎样去演,怎样做起来比较自然一点。平常不太敢做的事情,拍戏的时候做出来,平常看到女生,不会跟她讲话,拍戏有机会,可以跟女生沟通。我哥哥比我大,他的朋友都是在80年代成长,可能有一些小动作,或者讲话,语气,跟我哥学习。

廖启智:我补充一个小秘密,导演把阿龙当做自己,他原来的设计就是阿龙跟细威的女朋友睡在床上,但是这个演员很厉害啊,不能,他是我兄弟的女朋友,我怎么可以,我不是你啊!(全场大笑)

(男主角林耀声)

林耀声:其实阿龙的这个角色真的是演导演的,因为我本身也是在屋邨长大,我小时候也顽皮过,也走过歪路,怎么揣摩把自己的曾经的青春拿出来。自己回想,其实阿龙这个角色的性格跟我以前蛮像的,我是比较懦弱、胆小,整天待在家,不读书,就跟朋友去玩,去山上跑,也有一棵大树,也有一个我曾经依赖的好朋友。在拍的时候,就会问导演,你想表达什么,问导演的问题比较多一点,可能本身跟角色比较像,没有什么难度,难度都是棒球的动作,我本身对棒球完全不认识,训练时间只有两个月,所以每天都要自己训练四到五个小时这样。

接下来是观众提问。

观众1:特别喜欢这部电影,想问一下廖启智老师,香港80年代,对您有什么特别美好的回忆可以和大家分享?

廖启智:80年代,我感觉就是香港经济腾飞的年代,也是很迷茫的年代,很多机会,大概是英国人知道要走了,要放手了,所以我们很多机会,所以香港80年代,从前很多大公司也是英国人的,那个时候慢慢换华人了,就有李嘉诚了。所以回想,当时是有很多憧憬,很多盼望。对于我来说,我80年代在电视台讨饭吃,那个时候香港电视台很多工作,每天都工作,今天早上六点起床,半夜三点还没有收工,明天又来了,每天都是这样,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不能想太多其他的事情,就是拼命地干活,感觉是很充实,但是没有生活,工作是很充实,但是没有生活,像行尸走肉。但是回头看,这个成长是一种磨炼,很磨炼,包括自己的日子也是一种磨炼,在80年代成长是很难得的机会。

观众2:中国是一个传统体育大国,每次奥运会转播量非常大,但是体育片这种类型片在内地市场很有限,内地口碑比较好的运动电影,比如《破风》、《翻滚吧阿信》,都是彭于晏拍的。请问监制和导演,对于内地体育片类型有没有想进一步突破和挖掘?

柯星沛:对于我来讲,拍电影什么类型都可以,重要是喜欢这个题材,怎么样把电影拍好,重要的是创作人对这个题材有感觉,拍出来得心应手。如果我是为了体育而拍体育题材,可能出来就没有那个感觉。

陈志发:拍完《点五步》之后,很多电影投资商找我拍运动电影,有足球、游泳、跳舞,但是我跟他们说,我不是因为棒球而拍这部电影,我是因为沙燕队,还有两个兄弟成长,还有屋邨成长的情怀,而拍的这部电影。所以你给我一个足球,让我拍足球,我真的创作不了,不知道如何重新再创作一个足球电影。但如果有一个很好的故事,很好的题材,作为背景,我会再拍运动片,如果没有的话,就不会再拍。

以上就是精选的现场交流内容,按照惯例,下面再晒几张观众反馈的截图。

最后,晒一张大合影,大家下次见了,其实就是后天8号......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