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80更新:2023-04-30 21:21:24
文|令狐伯光
香港电影衰落和香港电影人青黄不接的问题是公认的事实,可以说在十年前就差不多说烂了。但曾经香港影坛也是培养过接班人的。时间是在世纪末,香港电影圈捧的力度还是挺大的。
开始是1997年,嘉禾电影拍的《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目前是力捧谢霆锋。其它的主角吴彦祖也刚走红不久。
熟悉香港电影的都知道1999年的《特警新人类》,更是公认的热捧新生代的一部香港电影。《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加上两部《特警新人类》,捧出的谢霆锋,吴彦祖,陈冠希、冯德伦、李灿森、尹子维被业界视为“香港影坛的接班人”。
同时期的香港最后的“玉女”张柏芝,起点就是周星驰的《喜剧之王》。还有一个就当时火爆半边天的香港女组合Twins也受到电影圈力棒,相比之下同期其它年轻女星都差了些。
女星就不聊了,这一批香港年轻男演员当中,李灿森,尹子维一直只是作为配角存在,根本不太上得了台面。那么剩下的是吴彦祖、谢霆锋、陈冠希、冯德伦,以及在2002年《无间道2》推出的余文乐5个。
冯德伦台前演员时期也在前期,2005年自编自导自演《精武家庭》后,就开始走上了幕后精英的道路,倒不是说不在台前演戏了,至少重心不在演员上面了,又排除了一个。4大接班人陈冠希势头当初有多猛,陨落也就有多猛。
现在已经是2022年,回望当初香港4大接班人还是挺有意思的。
昔日香港影坛4大接班人,如今走的走,散的散,为什么这个香港影坛4大接班人为何会变成现在这样,道理也很简单。既然是香港影坛接班人,自然和香港电影的衰落息息相关,而港片没落有这些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市场话语权的变换。
港片黄金年代主要靠香港本土市场、台湾市场、东南亚粤语区市场为主,内地经济腾飞后,香港本土市场进一步萎缩,台湾加上东南亚根本没有办法和内地市场抗衡,内地市场占据完全主动,才有后面在本土明星培养等一系列问题产生。
港片的海外市场是被好莱坞抢了,尤其是东南亚市场,早在香港回归前港圈拍电影就不太好赚钱了,香港市场太小很依赖外地市场,以前台湾东南亚都是他们的票仓,那时候台湾比现在有钱,所以台湾那时候说封杀谁就封杀谁。
但是好莱坞在《泰坦尼克号》横扫全球市场之后,迅速占领了这些全球市场。港片卖不到钱了,又没有及时挖掘到内地这个市场,自然就慢慢衰落了。
谢霆锋、冯德伦、陈冠希、余文乐、吴彦祖、加上年纪大些的古天乐,张家辉算是港片用最后一点能量推出的明星了,看一下资源就知道和之前的一批差别有多大。
古天乐和张家辉一开始拍的分别是两个小制作系列,一个是《阴阳路》这种恐怖片,一个是《赌侠》这种喜剧片。当时香港电影的连本土市场已经大幅萎缩,这种系列的主要对象其实是电视台和DVD市场,然而在翻版的冲击下很快也垮了。
谢霆锋和陈冠希都是娱乐圈二代,刚出道不久就能接到《特警新人类》,这个IP摆明了就是要强推电影圈接棒人。之后的几年港片本土市场还没有彻底扑街,所以银河印象之类的本土片还能继续拍,再加上合拍片早期也回了点血,所以这帮人和张家辉,刘青云,郭富城等上个世代坚守下来的老兵还是有机会站位脚跟,但这也是最后的机会了。
就像郭富城,他是2005年才凭借《三岔口》才转型成实力派翻身的。
是的,你没有听错,郭富城转型成实力派的时间还不如刘青云。刘青云1997年的《一个字头的诞生》绑定银河映像后就转型成功了。张家辉则是在杜琪峰电影里磨炼成实力派,最终等到2008年的《证人》,算是林超贤才把他彻底捧了出来。
说到杜琪峰和银河映像,可以说他就是香港电影圈最后捧出大批演员的圈子、刘青云、张家辉、古天乐、以及后来的东莞仔林家栋都是如此。这批人也是这几年香港电影圈的顶梁柱,也是最后的顶梁柱了。
余文乐扶不起,谢霆锋笑到最后?香港影坛接班人今何在世纪末的时候香港影坛捧的几个年轻演员,也就是75后和80后吴彦祖、谢霆锋、陈冠希和余文乐四个。
他们的发展和香港电影的发展息息相关,《无间道》的时候大家都说香港电影衰落了,但现在看来当时还是挺强的,捧他们的力度也很大。这几个人没有混进杜琪峰和银河映像的里面磨炼,但资源不差。
谢霆锋作为知名二代,一开始有《新警察故事》《情颠大圣》《龙虎门》等等。
如果说这时份量还不够,到了《男儿本色》《证人》《线人》《逆战》的时候,香港电影圈都在用最强的资源在捧谢霆锋。而且谢霆锋能打啊,肯搏命啊,不用替身啊,然后《新少林寺》演技好啥的宣传也很猛,直到陈冠希拍照后——
另一个势头最猛的自然是吴彦祖,他这段时间有《旺角黑夜》《新警察故事》《门徒》《新宿事件》《窃听风云》等作品。
除此之外就是陈冠希,《无间道》系列,《狗咬狗》《神枪手》,直到后面拍照。
余文乐则有《无间道2》《头文字D》《卧虎》《龙虎门》《男儿本色》《第一诫》《军鸡》《志明与春娇》系列。
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香港影坛4大接班人势头都挺猛的,但在华语电影圈地位的话,大概是刚刚能演商业大片的男主角,但还是有点撑不住的情况,需要其它影帝捧和衬托的程度。
也就是双雄电影或者三雄电影,单扛商业大片还是要差一点。
前两位是谢霆锋和吴彦祖,都有一系列合作的双雄和三雄商业大片,自己单扛的也有几部。然后才是陈冠希和余文乐,他们的商业大片主角份量低点,像余文乐很多部片子都和谢霆锋合作的,但角色都比谢霆锋低一档。
两人能绝对主演的电影,都是像《狗咬狗》《军鸡》这种B级片。
余文乐在香港电影圈彻底站称主角位置的我认为是《与明与春娇》《春娇与志明》两部爱情片,但是这部爱情片已经偏港味的本土片。
2010年后,他们的发展也出现了分叉口。理论上就是四个人从初出茅庐到站稳脚跟,开始向香港中生代演员代表和在电影市场上确立自己电影风格的过程。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香港本土电影进一步衰落,合拍片连连碰壁,无法在大陆市场取得稳定的份额,好莱坞那边漫威崛起,然后阿凡达又引领了一波视觉浪潮,港片连本土市场都守不住,12年之后除了《寒战》等几部片能杀得进年度前10,其他一水的都是超英。
陈冠希拍照的事情影响还是挺大的,影响自己,张柏芝和钟欣潼不提。
不管谢霆锋的选择是出于什么具体原因,但在此事过后他去当厨子了,离开电影圈长达7年时间,2014年后的电影只是客串,一直到2021年《怒火重案》才算正式回归。
后来吴彦祖和冯德伦出走好莱坞,凭借美剧《荒原》,电影《全球风暴》《古墓丽影》站稳脚跟,吴彦祖基本成为北上好莱坞发展的典型了,重心已经不在华语电影圈。
余文乐则不用多讲,因为态度问题基本自绝于内地市场。按照现在的环境,他翻身是不太可能了,彻底和他的老朋友导演彭浩翔和杜汶z一起玩耍去了。
余文乐在内地最后一部电影是2020年的《怪物先生》,是部网大。也就是说,余文乐已经沦为网大演员了,而且今后也没什么机会了。
同为香港影坛接班人?吴彦祖出走,谢霆锋能否挑起大梁香港演员要复兴也就是香港电影要复兴,港片想要复兴也不是不可能,比如内地和香港合拍,但香港人的区域意识和自保意识太重,短期之内不可能很好合作,加上粤语地区天生的语言劣势想要全面复兴几乎没有可能,到最后应该是只服务于香港本地市场。
现在香港出优质商业片是不现实的,杜琪峰那批人再优秀也还是干不过漫威,商业片如果赚不了钱是拍不下去的,一两部可能可以,但是长期下去是不可能有大投资。
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面向本地的制作趋向于小成本和文艺化,而这恰恰也是港片最近几年的趋势。和二十年前比,现在香港每部电影的平均成本缩水了很多,文艺片和公益电影占的比例增加了不少。
香港拍不出好电影也不对,这些年他们还是能够拍出《一念无明》《沦落人》《叔叔》之类,有一两部也称得上佳作,只是和我们印象中香港人拿手的主流商业片相差甚多,题材非常小众,难以进入大众视野。
随着拍摄商业电影的能力进一步丧失,这条路会越走越深。
而且,连这些本地文艺片的主演都是老演员,而不是新演员。也就是哪怕在本土为了让观众看,都还是要有知名度的老演员,连本地都不支持什么新演员,可想而知有多难了。
前年金像奖放弃一贯让大咖主持的惯例,一口气放了32个新人演员去当司仪。我看港片也算多的了,结果这三十二个人也认不出几个……
10年以后出道的新人我比较有印象的就是张建声和蔡瀚亿。蔡瀚亿外形还可以,一开始也弄出了点声势。《救僵清道夫》演钱小豪的徒弟,明摆着就是要捧他,最后还是起不来,但是也不怪他,拍的几部电影本身都挺烂。现在好像已经35岁了吧,基本泯灭众人了。
最后还是要靠内地市场,也就是合拍片嘛。现在只剩下谢霆锋了,看新片《海关战线》效果如何,好的话就稳了,然后是更进一步。
剩下的香港年轻演员就只有陈伟霆和李治廷,李治廷连男主角都不太能演,不提也罢。
陈伟霆倒是在拍林超贤的《惊爆点》,看能不能在电影圈站稳脚跟吧。哪怕捧得出来,谢霆锋和陈伟霆能顶得住香港电影吗?不太可能了,已经没办法回转头了。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