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死刑还笑的罪犯「被判死刑后他坦然大笑死后妻子才知他娶她是另有所图却不恨他」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48更新:2023-05-01 00:22:37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的一天,在国民党的上海特刑庭上,一位即将被处以死刑的青年,却露出了笑容。

如果没听说过这位青年的事迹,或许会产生一个疑问:明明是要奔赴刑场,为什么他却在镜头前露出了笑容?

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这名青年是轰动过整个上海滩的人物,各界人士曾为他奔走发声。

在青年英勇牺牲之后,关于他的故事也被改编成评弹节目,为后人所传颂。

他的名字是王孝和,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忠诚之誓

王孝和出生于上海虹口的一个贫苦船员家庭,他从小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秀。

1938年,王孝和顺利考上了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在上学的日子里,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

在学校党组织的带领下,王孝和接触到进步思想,同时对社会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此时,一颗革命的种子就这样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在组织和他自己不懈的耐心浇灌下,没用多长时间,这颗种子就生发出了嫩芽来。

1941年5月,16岁的王孝和加入了他向往已久的中国共产党。

入党之时,他立下了铿锵有力的誓言:

“我一定用我的生命保卫党,保卫工人阶级的崇高事业,永不动摇,一直革命到底。”

而对于这条誓言,他也确确实实拼尽了自己的性命来捍卫。

后来,王孝和凭借自身的努力考上了两家单位:一家是邮电局,另外一家是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发电厂。

当时党组织考虑到上海电力公司发电厂是动力部门,需要加强组织力量,于是指示他进入发电厂工作。

在安稳的工作和党组织的需要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进入上电成为一名抄表工。

在党的领导下,王孝和继续进行着秘密工作。

在上电工作的王孝和刻苦努力,平等待人,很快就和工人师傅们打成一片。

在王孝和的配合下,上电党组织的地下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展开着。

1946年1月,上电发生了工人罢工事件。

面对国民党反对派的镇压,王孝和始终和工人站在一起,积极斗争,争取工人权益。

他的这些行为,使得他获得了工人们的真心拥护,不久他就被工人们选举为上电工会杨树浦发电厂支会的干事,负责工会的文化、组织和文书等方面的工作。

王孝和对待工会的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只要是有利于工人的事,无论多么琐碎,他都愿意去做。

笃定之爱

王孝和有个娃娃亲。

王孝和的母亲家隔壁就是忻玉英母亲的家,那年忻玉英7岁,王孝和11岁,双方大人就商议好了亲事,结为亲家。而两个年幼的主角对此还毫不知情。

按照乡下规矩,订婚的女方到了15岁,男方就应当送来聘礼了,16岁正式结婚。

然而直到忻玉英15岁,男方家里还没有送来聘礼。

王孝和在给表妹的信里提到:

个人婚姻大事不能由父母做主,就像是吃不喜欢的菜,硬吃下去也会吐出来。

对于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王孝和而言,年轻人应当有恋爱自由和婚姻自由,他无法认同父母做主的婚事,抵制包办婚姻。

忻玉英一直在宁波乡下长大,目不识丁。

王孝和向党组织表达了他的顾虑:不识字便不识理,不会理解和支持他的革命工作。

党组织劝慰他,先去见一见,不要为了抵制而抵制,这会伤害到无辜的忻玉英。

在家人的安排下,两人见面了。

王孝和带着忻玉英出门散步,一边散步一边聊天,从大世界走到跑马厅的路上,他问忻玉英信不信佛,她说不信。

问她平时爱做些什么,她答:一直在乡下织布。又问:乡下局势怎么样?她说,国民党很坏。

一路上两人相谈甚欢,聊得十分投缘,王孝和对忻玉英有了改观。

中午,二人一起吃饭,点了4道菜,其中有一道蹄髈,因为是第一回约会,二人都有些拘谨,谁都没去动那盘蹄髈。

吃完午饭后,王孝和要回发电厂上班,于是把忻玉英送到她姑妈家的门口,到了门口后,又坚持要送她上楼。

此外,王孝和还询问了姑妈家的传呼电话号码是多少,第二天他又打电话邀请忻玉英吃饭。

忻玉英不会使用电话,王孝和就一定要她听电话,说多听听就会了。

后来几天,王孝和几乎天天都打电话找她。

王孝和将打算与忻玉英结婚的事向党组织请示,经过党组织的同意后,他们结婚了。

结婚时租房的钱是从亲戚那儿借来的,结婚的西装是从邻居借来的,一开始连饭桌也没有,后来还是发电厂的同事们凑了钱,给他们送去了桌椅。

尽管经济上不富裕,两口子的感情还是日益深厚。

王孝和从小喜欢学英语,平时不仅教忻玉英写她的名字,还和她说说英文,把“Byebye”“Hello”挂在嘴边。

每天晚上,忻玉英总会在门口等着他下班,有时候王孝和下班晚了,会心疼地说,

对不起,今天晚了,叫你等久了。

婚后第二年,忻玉英生下大女儿佩琴。王孝和上班前总是要亲女儿一下,下班时,乖巧可爱的女儿会和妈妈一起等爸爸回家。

表面上,他们只是再平凡不过的幸福一家子,唯一和其他家庭不同的,就是会有一批批人上门来拜访,这些人的拜访目的则是“打麻将”。

楼下邻居问忻玉英说:

你们王先生是共产党员哦,怎么进进出出那么多人?

忻玉英就回答:

不是的,都是朋友、同学。

忻玉英确实不知道,他们的家已经成为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点。

夜里,党组织或者工友们来他们家开会,就会摆上一副麻将,掩人耳目。忻玉英不懂,明明他们是穷苦人家,怎么王孝和还要搓麻将。

王孝和说:

“我们不玩,你到外面去,如果有陌生人来了,你就敲三下门。”

忻玉英感到疑惑,打麻将还偷偷摸摸的?王孝和借口说防止有人来抓赌,让她出去看着。

忻玉英就搬了个小凳子去楼下帮忙放哨,有时她回屋里上厕所,发现他们根本没有打麻将,而是在交谈着事情。

就算她不明白这些人是在做什么,她也能笃定地相信:王孝和是好人,他不会干坏事的。对于王孝和的事情,她会心甘情愿地帮忙。

有一回地下党组织在他们家里开会,忻玉英抱着女儿佩琴坐在门口放哨,开会开到很晚了,忻玉英感觉到冷,于是把女儿抱到床上,自己披上衣服继续坐着。

这时王孝和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他看着她,脸上露出温柔的笑意,带着歉意地说:

你坐冷了?对不起,再坐一会儿,我们马上好了。

有时候开完会的第二天,王孝和会让忻玉英帮忙送材料,在隆昌路申家滩一带,是有山有坟地的,组织会在这些偏僻的地方交接材料。

王孝和不会告诉她这些材料是干什么用的,只会告知她送材料的具体地点。

至于交给什么样的人,每次都不是固定的,有时候是给正在拿着锄头锄地的人,有时候是咳嗽后吐了口痰的人,有时候是掏出手帕擦鼻子的人……

忻玉英记得住他们的样貌,只是不知道他们姓名。

就这样,他们像普通夫妻一样幸福地生活着,而暗地里,他们的家成为了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站,连家中阳台的洞内都藏着材料。

王孝和也经常做她的思想工作,他说:

你在乡下多少苦,我们穷人要团结起来就有力量了。这就等于一根筷子一拗就断了,单打独斗是没用的,国民党就要压迫你。但团结起来,一束筷子就拗不断了。

他还说:

“阿英你人真好,跟了我,我对不起你。”

听到这话,忻玉英微笑着摇了摇头,她从未觉得嫁给王孝和委屈,能和他在一起,她很安心。

英勇之魂

然而安稳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1948年的一天,王孝和被逮捕了。

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市内各工会负责人进行疯狂的大逮捕,于是上电工人便决定罢工以示抗议。

王孝和听闻此事,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冲在最前面,也正因如此,国民党便注意到了王孝和。

为了除掉王孝和,敌人称王孝和是中共党员,企图破坏上海电力系统,令整个上海陷入停电的恐怖氛围之中。

各大报纸对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得到消息的工友和亲友都劝王孝和先去乡下避避风头。

王孝和考虑到党组织的安全,坚持不肯离开。

他交代妻子,他若是被捕,卖掉他们的结婚戒指和一些物件,若是无法维持生活,她可以去当保姆,如果他回不来,妻子可以另组家庭。

他说:

“你单纯,朴实,而上海这个地方很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在物色对象时,一定要看清楚,要慎之又慎,切忌草率。”

直到这个时候,忻玉英才知道自己丈夫的真实身份,可她却没有任何埋怨丈夫的话,而是泪流满面,跪下哀求他去宁波避一避。

王孝和坚定地摇了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走不走的问题。一是工作需要我去做,我不能一走了事。二是即使要走,决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决定的,需要同大家商量。”

当天晚上,他冷静地处理了家中关于组织的文件资料。

事实上,当时党组织有意让王孝和转移,知道敌人要动手的消息后,立即派了人去通知王孝和,但为时已晚。

4月21日,王孝和被捕,敌人对他施加各种酷刑,都无法逼供出半点共产党的消息。

6月28日,上海高等特种刑事法庭判处王孝和死刑。

各界人士纷纷向特刑庭寄送抗议信,遗憾的是,9月24日,王孝和还是被判死刑。

王孝和与狱友商定,到了就义的那一天,为了不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他绝不喊一句党的口号,以免党受到更大的损失。

随后,王孝和提笔写了3封信,一封给妻子,一封给狱友,一封给双亲。

去往特刑庭的路上,王孝和面带微笑,高呼着:

“特刑庭不讲理!”“特刑庭乱杀人!”“国民党政府不讲理!不讲理的政府要垮台!”。

在刑场,王孝和和被侩子手绑住之后,他依然不畏惧,高呼:“今天你们枪决,我看明年的今天,是谁枪决谁。”

他每喊一句,就响起狱友们附和的声音。

行刑时,法警对被绑在行刑椅上的王孝和开了三枪,未能使他倒地,法警踢翻椅子,猛踹他的腹部,大片鲜血从他的嘴角溢了出来。

王孝和以惨烈的方式牺牲了。

随后,多家报纸刊发了这则新闻,引发社会各界极大震动,国民党政府的残酷行为受到了许多群众的强烈抗议。

而王孝和被捕时,忻玉英已经怀了第二个女儿,也就是这个时候,忻玉英才知道,当初王孝和为何执意不愿要孩子,原来是他担心迟早会有这么一天,最后只能剩下他们孤儿寡母。

但忻玉英从未后悔,能嫁给王孝和,和他携手一段时间,她很知足,也很幸福,后来党组织也对她和两个女儿进行了帮助。

直到生命的尽头,王孝和都在维护着党的利益,他用尽沸腾的血液来践行当初的誓言:

用生命保卫党,保卫工人阶级的崇高事业,永不动摇,一直革命到底。

向英雄致敬!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