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讲述好老师的电影「硬核青春片老师好怀旧的主题之下典型的中国式好老师」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19更新:2023-05-01 01:06:47

“老师好”这三个字已经深深的刻在我们心中,还记得那时候学校硬性要求学生见到老师必须问好,导致很多人只要见到老师迎面走来都会条件反射的来一句“老师好”,电影《老师·好》就很顺利的把人们带到了那个学生时代。

时代一晃回到了80年代,那是于谦于大爷最熟悉的年代,讲的也是他最熟悉的学生和老师的故事。《老师·好》把时间地点放到了1985年的南宿一中。

80年代是一个在国产影视中存在感极高的年代,它之所以独一无二,也和怀念它的人有关系。《老师·好》这部电影就把人们拉回到那个年代,其中:收音机、海魂衫、迪斯科、北冰洋、合唱团等等,都是专属于那个年代的美好记忆,相信看过的同学都会非常熟悉。

是记忆中的风格和经历

电影成功的一点,就得益于影片叙事表达中所自然呈现出的时代风格。

这个风格从电影一开始就定下了基本的调调,一开篇一首老师课堂上的诗歌奠定了全片的回忆基调,《金梭与银梭》这首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歌谣就显示出了电影意图从风格记忆上向80年代怀旧的决心!从于谦饰演的老师苗宛秋开始,映入眼帘的是旧式横杠自行车、先进工作者称号等元素就把观众代入到影片中,这些都是传统中国人所亲身经历又深深刻在脑海里的记忆。

上世纪80年代的师生关系,让人感慨又怀念,学生时代,除了父母,陪伴我们最多的就是班上的同学和讲台上的老师了,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印象深刻的老师,不知道你的老师是不是想苗宛秋一样呢?

其实像苗宛秋这样的老师,在我们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遇到过,只不过我们对他们不够了解,印象在只是停留在表面,当时的我们很难与他们平等对话,对他们的生活更是无从了解。电影《老师好》把老师立体化,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生活。

整部电影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但就是让人念念不忘,同样是青春校园题材电影,却没有狗血的剧情,更多的是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是我们人生中的配角,也是引路人,我们之间存在着年龄上的差距和代沟,很难和平的共处,等到长大了成熟了,回过头来再看,你会发现你路过的几位老师中,谁一直想真心拉你一把,又是谁在糊弄年少青春的你?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电影中详细描绘了8个学生,他们正值青春,个性十足,每个人都各不相同。

电影并没有启用观众熟悉的面孔或者是流量小生,而是一些新人,这些年轻演员能够让观众有一种怀念又陌生的感觉,他们每个人都没有标签,很容易就代入了自己,能在影片中找到那个曾经的自己,片中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经历过更容易找到共勉,所有错过,遗憾过的都是丰富的成长历程。

片中那一代青年正好是改革开放后的年轻一代,在绝对化权威渐渐削弱的时代,孩子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个性,或叛逆、或极具生命力,他们往往都敢于挑战权威。要知道,那可是八十年代中叶,改革开放六年了,新旧思潮剧烈碰撞的年代,也是高晓松口中“大师辈出”的黄金时代,那是的校园中,学生们最喜欢朗诵诗歌、最流行的是武侠小说,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跳霹雳舞。

电影中每一个戏剧冲突都是非常合理的,就像是自己经历过一样,班里有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打架斗殴的小痞子,插科打诨的小混子,这是电影中的校园和班级,也是现实中的。

不开玩笑的表示,不管你是70/80/90还是00后,基本上高中岁月过完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更让你有集体荣誉感的岁月了,那些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拧成一股绳和老师作对的快乐,那些背地里给老师起了无数外号的窃喜, 一群死党们“勾结”在一起,叛逆放纵,用各种自认为聪明的小机智和老师斗智斗勇,在繁忙高压的学习生活中挤出时间变换着花样地享受来之不易的乐趣。等到毕业了之后都会随风飘走。

不过那些鲜活而美好的回忆带着青春耀眼的光芒统统凝聚成了一句“老师好”。

老师是一个传承的职业

《少年班》主题曲有一句歌词:“许多年前,你有一双清澈的双眼,奔跑起来,像是一道春天的闪电。”印度影片《嗝嗝老师》里也有一句台词:“合格的老师教你知识,优秀的老师教你做人,伟大的老师让你知道他职业的真谛,并赋予你启迪和智慧、爱与包容。”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电影里苗宛秋老师说:“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才遇到了你们,而是因为遇到了你们之后有了这段最美好的时光。” 苗宛秋老师对师德的完美诠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影片中苗老师总是一副严厉的模样,他挑剔、苛刻,甚至有点专横,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严厉刻板的形象下,藏着一颗关爱学生的心,他对好学生掏心掏肺,对坏学生也不会放弃。

比如刘昊被公安转走,半夜苗老师被告知到公安局领人,因为担心拘留的纪录会影响孩子的前途和人生,坚守原则的苗老师第一次打破自己的原则,打出人情牌来消除对刘昊的不良记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师德就是建立在对孩子的仁爱之心上,也体现在教师对自己的修身慎行中。

于谦自己也坦言:拍摄此片的初衷,就是看到如今很多失败的师生关系,重温怀旧那个年代的老师形象,电影中的师生故事,全部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经历。

希望每个长大的人,有机会再见老师时都能喊出那声铭记在心的“老师好!”

文原创,图网络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