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龙谈《功勋》主演选角标准「郑晓龙谈功勋八位功勋演员德艺双馨是硬核标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26更新:2023-05-01 05:14:13

国产电视剧的诸多经典,都是郑晓龙缔造的。

1990年张凯丽李雪健主演的《渴望》,万人空巷,这是郑晓龙第一次在电视剧中担任制片人。

他没想到,自己履历里的第一部作品就如此辉煌——当年拿下金鸡奖,第二年拿下飞天奖,收视率超过98%,那句“娶妻就娶刘慧芳”甚至成为当时的择偶标准。

而彼时的郑晓龙,虽然已经38岁,但也才是个刚接触电视剧的新人。

之后,郑晓龙似乎打开了自己关于电视剧的才华密码,他在1991年拍摄了中国首部电视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造就了一代经典。

1993年的《北京人在纽约》,在创造多个收视纪录的同时,引起观剧热潮。

要知道这部剧,是郑晓龙抵押贷款才拍出来了,因为全程在海外拍摄,成本巨大,直到播出的时候,郑晓龙自己心里也没底。

之后,从《金婚》到《甄嬛传》,从《红高粱》到《芈月传》,郑晓龙的电视剧只要拍出来,无不成为当时颇具代表性的荧幕经典。

有人说,郑晓龙是中国电视剧事业的第一批拓荒者,无论是《渴望》还是《编辑部的故事》,再到后来《甄嬛传》引领的宫斗剧高峰,郑晓龙都以极其重要的姿态参与其中。

而最近我们看到的,便是热播大剧,豆瓣评分高达9.1的《功勋》。

《功勋》的评分非常坚挺,从第一篇章《能文能武李延年》开始,到如今《屠呦呦的礼物》完结,评分不仅没有下降,甚至还实现了逆跌,往上攀升。

《功勋》的热播和大火,作为总导演的郑晓龙有很大功劳,因为剧的整体基调,是由他把控的。

郑晓龙一向是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先锋性的导演,从他缔造的诸多荧幕经典看,特殊的切入角度和对故事的理解,才是这些剧能深入人心的原因。

在选角上,因为《功勋》讲述的是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英雄故事,所以他严格遵照了四条标准,即德艺双馨、神形兼备、演技高超,以及还要获得“功勋”真实原型本人或其家属的同意。

选演员,郑晓龙导演最看重的就是标准的第一条:德艺双馨。

要扮演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除了演技,“德行”是最主要被考虑的方面。剧组所选的演员,必须没有出过绯闻,没有过任何劣迹,艺德艺风端正,品德高尚。

拿饰演李延年的王雷来说,王雷毕业于中戏,从2004年进入娱乐圈到今天,从未出现过任何绯闻。为人低调,塑造的角色具有辨识度,深得观众好评。

除此之外,王雷热心公益,家乡大连寻找“消防宣传形象大使”的时候,王雷二话没说就接受了聘任。大连消防也夸赞王雷:形象一贯正面、向上、励志,与此番树立的大使形象十分吻合。

饰演张富清的郭涛,也是如此。

郭涛也毕业于中戏,从1991年出道至今作品颇丰。他的人品和口碑向来很好,在演艺圈提到他也都有口皆碑。

郭涛也热心公益,不是去救助残障儿童,就是带着儿子“石头”一起传递爱心。无论作为演员还是父亲,郭涛都是个表率。

蒋欣大家比较熟悉,她因参与郑晓龙导演的另一部宫斗剧《甄嬛传》深受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虽然在剧中饰演飞扬跋扈的华妃,但蒋欣的人品和观众缘非常好,很多观众都能从她与身边人相处的细节中看到她的品质。

但凡是出门,蒋欣跟自己的助理都是手挽手的。

参加综艺节目的时候,她也不会为了节目效果作秀。

除此之外,蒋欣特别有爱心,这些年来一直在默默做公益。做公益大多时候也都是亲临现场手抬肩扛,没有一点明星架子。

除了这三位,其他几位演员无不如此,也正因为他们,《功勋》才能给全国观众做个好榜样。

当然,德艺双馨第一,演技自然也不能拉胯。

就拿郑晓龙导演亲自执导的《屠呦呦的礼物》来说,最开始选择演员的时候,郑晓龙就去亲自问过屠呦呦本人。

但因为屠呦呦一直专注搞科研,对于演员认识的不多,当他提出“周迅”的时候,屠呦呦反问“周迅是谁?”

后来,屠老的女儿发话:“周迅好,演技棒!”听到女儿的肯定,屠呦呦也放心让周迅出演自己。

其实在拍摄《功勋》之前,郑晓龙导演就做了大量工作,他阅读了全部八位功勋人物的相关资料,从他们生涯中提取出亮点,作为每个故事的主线。

之所以选择周迅,就是在了解屠老生涯故事的基础上,认为周迅既有极强的塑造感,又有旺盛的创作欲,这对于《屠呦呦的礼物》这个单元,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是周迅第一次和郑晓龙导演合作,2014年的《红高粱》中,周迅早就和郑导合作过一次,所以两人相熟,化学反应自然更加充分。

但拍摄这样的大剧毕竟是第一次,没想到第一天拍摄,就遇到了困难。

因为剧中涉及太多专业词汇,有些台词,周迅怎么都过不去,甚至导致晚上心事重重,睡不好觉。

本来医学词汇对演员来说就有难度,周迅直言,自己演戏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之后经过学习和调整,拍摄得以顺利进行。

拍摄过程中还有个问题,是周迅太“灵”了。

周迅本来就是以“灵”出名的,她饰演的小太平,至今仍然是荧幕里最经典的角色之一。

可在《屠呦呦的礼物》中,每次有这种眼神晃动的灵气镜头,都会被郑晓龙导演喊卡。

因为作为科研工作者,屠老的研究是非常专注的,即便在生活中,她也是个非常简单朴实,节省时间的人,从不把时间浪费在其他地方,甚至连排队这样的事都不愿意。

经过郑导的指导,我们得以在剧中看到一个生动立体,十分有个性,也特别真实的屠呦呦。

两场戏让人印象深刻,第一场是屠呦呦接女儿,背着女儿走在路上,虽然周迅的眼神依然冷淡,脑子里还是在想实验的事,但很明显能从她的眼神里,看出母爱的光芒和对女儿的歉疚。

有那么一瞬间,在下雪天里,你能看到周迅的泪光,但这泪光转瞬即逝。看她转头跟女儿的对视,是不是一瞬间有点心碎。

第二场,是屠呦呦读家书。

这场戏其实有感情的递进,刚拿出来的时候,周迅虽然眼泛泪光,但情绪明显没有饱满到足以感染观众。

随着背景音乐和旁白递进,读到关于父母的部分,那种对父母亲的亏欠感瞬间涌来,周迅也没有出声,只是无声落泪,用手擦拭。

读完后,掩面啜泣,一摘眼镜满脸都是泪,很多观众这时候就绷不住了。

这是戏骨的感染力。

除了饰演屠呦呦的周迅,再看饰演孙家栋院士的佟大为,年轻的时候与孙院士确实有几分神似。

而饰演李延年的王雷,以及饰演于敏的雷佳音,也因为沉稳老练的演技,收获一众好评。

除了选角高标准,郑晓龙导演在《功勋》中,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细节控”的本质。

他要求整部《功勋》必须是现实主义的,按照他的要求,现实主义就是要用真实生活逻辑来创作,服化道、场景、人物语言,都必须真实反映出那个年代的特点。

王雷饰演李延年的一口家乡话,就收获不少好评。

周迅在开拍前,则先要到中药研究所学习。

《申纪兰的提案》中,为了还原当时西沟村的风貌,经过多番寻找,剧组最终将山西省平顺县双射泉村作为主要拍摄地。

道具老师还为重新给房子糊上泥,给水泥路铺上黄土,找到四五十年前的老纺车,并找人教演员怎么做,一切道具都做出斑驳的感觉。

正是这些细节,赋予了整部剧灵魂,也给了演员表演极大的帮助。

没有这些严苛的道具把控,没有郑晓龙导演严格的服化道把关,《功勋》给不了我们这么强的沉浸感,自然也就没有今天超高的评分和话题度。

事实证明,在郑晓龙的整体把控下,《功勋》是成功的,它不仅让全中国的观众再次认识了这八位首批“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也让我们体会到老一辈科学家,老一辈革命者以及劳动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感谢《功勋》,让我们看到多维度鲜活的功勋。

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不断传承,中华民族才能永远以自立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洋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