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和张曼玉的关系「经典和现实的碰撞章子怡和张曼玉的矛盾二」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72更新:2023-05-01 08:08:20

章子怡与张曼玉的加深矛盾的升级便是从《艺伎回忆录》开始,本该是由张曼玉而出演,但这部电影的出发点是日本的文化,拍摄这样的电影必然会让国人大骂甚至上升到为了钱出卖国家文化,出于爱国的情怀,更是不想背负道德的枷锁,果断拒绝了导演的邀请。

《艺伎回忆录》是罗伯·马歇尔执导,章子怡、巩俐、杨紫琼、渡边谦等人主演的一部爱情剧情片。影片以女主人公小百合的视角回忆起自己悲剧的一生,如何从一个渔村女童成长为日本历史上最著名艺妓的故事。

影片根据美国作家阿瑟-高顿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以第一人称展开,时代背景从1929年开始延续到二战结束,女主人公回忆了自己从小拼命挣扎、历尽荣辱的人生经历。有着一双蓝灰色眼睛的小百合(章子怡 饰)出生于贫穷小渔村,被卖到京都一家知名的艺伎馆。小百合在那里学习了舞蹈、茶艺等,渐渐成为当地头牌艺伎,同时也不断受到京都第一红伎初桃(巩俐 饰)的压迫与挑战。一个偶然的机会,全日本最美丽、知名的艺伎真美羽(杨紫琼 饰)要认小百合为“妹妹”,此举从此改变了小百合的一生。

 这是一个很难用语言讲出来的故事,尽管它的底蕴似乎包含着灰姑娘的色彩。也许正因为如此,改编自阿瑟·高登1997年全美最畅销同名小说的《艺伎回忆录》,拍成电影的过程费了不少周折。一直准备导演的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在5年的剧本改动中,终于退居二线改任监制。带有后殖民情节的观众们很容易对这部片子嗤之以鼻,因为不论是演员(让中国人来出演日本艺伎),台词(用带日语口音的英语对白表演),还是细节(艺伎的生活细节的出入),都说明了《艺伎回忆录》不过是好莱坞的东方想象。尤其是影片情节的安排,传统东方女子小百合的命运实际一直由受过西风熏陶的男主角的操纵,光这一点就能让女权主义者和东方主义者写出一篇长长的檄文来。

片中那浓郁的东瀛风情迷惑了很多观众,甚至连日本观众都认为本片的取景地一定是日本本土。但事实上,本片大部分的场景都是在加利福尼亚拍摄的,只在日本的京都和东京取了少许外景。导演马歇尔认为,片中所要再现的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日本风貌,这样的场景即使在日本也已经很难寻觅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摄影棚中重新搭建一个新的“艺伎区”,这样才能找到感觉。

虽然《艺伎回忆录》影片本身褒贬不一,但是其配乐却尽显大师风范。荣获五座奥斯卡奖座的当代电影音乐大家约翰•威廉斯与大提琴巨星马友友及传奇小提琴家帕尔曼共同携手演出,展示完美的电影音乐美学表现。约翰·威廉斯在《艺伎回忆录》的电影配乐中,以极限主义与东方的五声音阶概念,融入大编制的管弦乐谱曲,并穿插三味线、日本十三弦古筝、尺八和太鼓等传统日本乐器,作为本片的主轴乐器。这四样乐器在或沉,或扬的音乐拉奏乐声之中,让人感受浓烈的情感张力,充分表现出悲欣交集、爱恨嗔痴、丰富神秘的艺伎人生。小到人物细微的内心世界,大到20世纪中叶日本社会的风貌,都在大师的音乐中得到体现。威廉斯这次独一无二的嫁接和创新,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

这是 一部美国原著、美国导演、中国演员共同打造的日本电影,注定不会是一件纯粹的艺术品,满眼的樱花、木屐、纸伞、和服,演员们张口说出的却是英语,无论如何都不太协调!该片最高的水准就是摄影,它为观众制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上世纪中期的日本风情画。除了背景是日本外,其余一切都是美国的,美式的对白,美式的大团圆结局:这部3小时的电影,如果在两个半小时的时候就结束可能会更好,小百合的希望破灭,一个人站在山顶把珍藏多年的手绢抛入大海,这时候观众更容易对艺伎生涯的无奈与忧伤产生一些共鸣,可是斯皮尔伯格却偏偏安排了樱花树下男女主角重逢,原来多年来一直郎情妾意,最后两个人忘我拥抱,携手走向明天--这个欧·亨利式的结尾大大削弱了全剧的一贯性。

世界有时非常之大,大到想要见一个却是永远;世界有时又很小,小到矛盾争执的两人会不断地相遇。让张曼玉没有想到的是,她拒绝得很彻底,但接替她的人却是章子怡,张曼玉的顾虑是对的,这部电影的上映便遭到了很多国人的差评,而章子怡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但不可否认的是章子怡的风头在这部电影后再次大涨,也让“国际章”的地位更深入人心。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