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觉风格分析为什么即使剧本泄露仍要将八恶人拍出来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79更新:2023-05-02 03:22:03

昆汀作为当代最负盛名的导演之一,与其他导演有着鲜明的风格。非科班的出身的他才华横溢,对于各种镜头语言和电影类型统统熟稔于心,却又从来不被任何理论框架束缚住手脚。

在他的电影里,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影像视觉风格,这个风格使得他在好莱坞众多名导当中特别具有区分度。

尤其是在他2015年拍摄的电影《八恶人》中,昆汀将他对于镜头的全部理解,都尽数使用在电影里,给观众带来了持续不断的银幕惊喜。

他将整个故事的前后和因果关系打散重新解构,并在电影里融入不同进不同的线索当中。所以初看电影,会觉得电影中存在大量的与当前事件无关的镜头,让观众一时之间有管中窥豹、不知所云的感觉。但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故事的展开和线索的交汇,那些无意义的镜头便会让人惊艳、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所以今天,我们就从《八恶人》的影像视觉风格入手,从电影镜头中的技巧运用、电影镜头下的黑色特质以及电影镜头里的多重主题三个方面,来分析为什么即使遭遇了剧本泄露事件,昆汀还是执意将其拍摄成了一部优秀的电影。

电影镜头中的画面技巧

昆汀在电影《八恶人》当中,展现了相当优秀的镜头运用技巧。主要表现在使用非常规的超宽画幅、运用复杂多变的镜头语言、拼贴化的叙事风格三个方面。

一、非常规的超宽画幅

首先,《八恶人》最为明显的摄影风格是采用了诞生于50多年前的(潘那维申超70毫米)摄影机进行拍摄,那维申超70毫米摄影机使用1.25倍的变形镜头,画幅比例达到了惊人的2.76:1,而这也是自从2012年《大师》之后第一部采用这种宽画幅拍摄的影片。

这种宽画幅的镜头有什么特点?下面这个图片能给你最直观的感受:

上述这个截自《八恶人》中的图片里,由内向外的框线内,表示画幅比例的依次是常规比例4:3、常见手机画幅16:9、常见电影画幅2.35:1、以及《八恶人》采用的比较罕见的2.76:1。

可以明显的看出,这种非常规的超宽画幅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是十分具有冲击力的。对于拍摄这种壮丽的自然景象,2.76:1的超宽画幅比例,可以给观众更广阔的视野,更容易给观众带来更极致的视觉享受,形成史诗级的大片。

但对于昆汀来说,肯定不会为了电影中仅有的几幕雪景,就大费周章采用这种少见的非常规拍摄手法,更不用说还要去说服电影院采用这种超宽画幅的放映方式。

那么采用这种超宽画幅比例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昆汀曾在采访中这样说道:

"当进入到米妮杂货店的时候,总是会有两个地方同时有事情发生。Joe Gage在桌子旁,或者John Ruth和Daisy Domergue在吧台,观众就会在镜头的前景和背景之间来回转换。

为了让你置身于这个房间内,你不只是觉得你在看他们,而是你自己也在参与其中。同时我想创作一个幽闭的空间,来制造悬念。

你知道每个人在什么位置,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我能让你置身于Joe Gage的桌旁,然后你再看看旁边,这时你知道他们都在什么地方。"

简而言之,昆汀采用这种镜头,是为了能够在同样一个镜头里,容纳更多的信息。对于《八恶人》这种在单一切狭小的封闭空间发生的故事,更多的信息能够让观看电影的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通过镜头中大量的细节和伏笔铺垫,能够有效地制造悬念,产生较大的戏剧张力。

比如电影中John Ruth拉着Domergue站在客栈中间声明他的立场之时,你不仅可以看到画面中John Ruth和Domergue的动作,你还能同时观察到旁边Mobray和Warren上校的反应。

这种画面的好处就在于你可以同时获取到更多的画面信息,这种信息增量带来的结果就是,你仿佛就处于那间客栈之中,你可以随时看到客栈中其他人的情况。

比如电影中Domergue坐在桌前弹吉他这一幕,我们的视线不仅在画面中的焦点Domergue身上,我们还会将视线放在Domergue身后的John Ruth和Joe Gage此时正在做的事情上。

导演昆汀此时做了一件初看时看似毫无疑义的动作,那就是将这个大全景镜头一直持续了较长的时间,期间Domergue弹吉他时还时不时回头看看John Ruth在干嘛。

昆汀此时就利用这种超宽画幅的镜头,做了一个伏笔的埋设。在没有清楚后面的剧情时,Domergue此时频繁回头的动作可以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后面Domergue同伙下毒的剧情出现以后,再回头品味这个镜头,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此时Domergue是一直在看John Ruth和O.B.会不会喝下有毒的咖啡。

二、运用复杂多变的镜头语言

昆汀在《八恶人》里,既有建构空间环境的长镜头、全景镜头,也有刻画人物形象的特写镜头、交代剧情发展的闪回镜头。这些镜头语言在昆汀推、拉、遥、俯等拍摄手法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根据电影剧情的需要,不断地设计出最契合的镜头语言。

影片《八恶人》的开头,便是一个大全景式的环境描写,厚厚的积雪、大片的乌云,搭配上缓慢拉伸的关于耶稣的特写镜头,快速地营造出电影压抑又静谧的气氛,显得十分诡谲。

开场的这些镜头描写,奠定了电影的叙事基调不是欢快愉悦的,而是紧张凌厉的。就像追在John Ruth那暴风雪一样,仿佛有一个巨大的谜团,重重的压在了观众的心里。

此外,电影在表现人物形象和心理时,尤其是Warren上校激怒老将军Smithers那一段时,昆汀采用了大量的闪回镜头,既是Warren上校的回忆,也是Smithers将军脑海中想象的场景,这种闪回镜头也从侧面说明了Warren上校讲述这段故事的形象和生动。

闪回的镜头同时建立起了Warren上校与Smithers将军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二人心中的情绪,也将二人之间的矛盾,放大到了极致,将Warren上校杀死Smithers将军这个剧情,顺其自然的推了出来。

三、拼贴化的叙事风格

这主要体现在昆汀的非线性叙事风格上,《八恶人》的故事,在整体上被切割成六章,其中前面四章主要讲述的是John Ruth一群人机缘巧合之下一同搭车来到米妮杂货店的故事,第五章则是一个闪回的情节,交代Domergue同伙埋伏在客栈的细节,最后一章则是第四章中故事线的延续,讲述着双方在客栈里混乱厮杀的场景。

昆汀这一次在《八恶人》当中的非线性叙事,既不是倒叙,也不是环形的封闭叙事,而是碎片化的叙事手法。第五章的插入,仿佛就是昆汀在桌前讲故事时,将前面遗忘的故事突然想起来,然后顺便且随机的插入原本顺序的故事讲述当中。

这种碎片化的叙事风格,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无序的叙事顺序,与电影中埋伏的大量细节一起,在电影里构建了一个巨大的迷宫。

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在这个迷宫里,不仅当局者迷,旁观者也迷。

电影镜头下的黑色特质

这种黑色影像风格,主要表现在昆汀标志性的暴力美学和话唠两方面。影片《八恶人》当中,是昆汀随处可见的突然死亡与充满美学气质的暴力因子,是八恶人碎碎叨叨的"无意义对白",这两者搭配上昆汀在《八恶人》当中使用的多变复杂非常规的镜头语言,就呈现出一种只有昆汀电影才具有的黑色影像风格。

一、暴力美学

从处女作《落水狗》到至今仍未超越的巅峰之作《低俗小说》,再到最近的《被解救的姜戈》、充满昆汀私人色彩的《好莱坞往事》,"暴力美学"这个词一直都是昆汀电影中的重要标志。

昆汀的电影,可以没有美足、可以没有章回体、也可以没有非线性叙事,但无论如何,都会有暴力、都会有突然的死亡。哪怕是昆汀最为温和的《好莱坞往事》,昆汀都没办法拒绝自己创造出来的"暴力美学"。

在《八恶人》中,这种暴力美学的色彩尤为明显,特别是John Ruth和O.B.喝下毒咖啡后狂吐番茄汁的那一幕,不知爽到了屏幕前的多少人。

马车夫一步一吐,像极了《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含笑半步癫和一日丧命散。而John Ruth则将大口大口的恶番茄汁尽数吐在了女悍匪Domergue脸上,画面的气氛一度十分诡异和癫狂。两人吐血的荒诞片段加上配乐的推波助澜,画面里反倒没有一丝一毫的悲伤气氛。

此外,电影《八恶人》有两处的暴力死亡还具有特别的仪式感。

一处是老将军Smithers被Warren上校突然干掉之前,昆汀还处心积虑地安排了一场Warren上校的演讲表演,生动形象、细节丰富,正如Warren上校说的那样,十分具有画面感;

一处是Domergue的弟弟Jody在地下埋伏了一个多小时后,好不容易从地下出来,正准备上演一番家人团聚的温情浪漫戏份,氛围都已经烘托好了,就等他们的表演。可不按套路出牌的昆汀,安排Warren上校不合时宜又在情理之中的,从背后给Jody来了一枪,让Jody现场表演了一次什么叫"帅不过三秒"。

在这样一部发生在单一场景里的戏里,昆汀极大的放大了里面的暴力元素,通过十分巧妙地镜头安排,将暴力表现的淋漓尽致、充满艺术享受、极具视觉冲击力;

同时,在电影里,昆汀也极大的展现了他话唠的本质。

二、话唠

很多人都对昆汀的话唠有很大的误解,以为昆汀的话唠就是再不断地重复大量的对白,将昆汀的话唠模仿成为了大段大段的"无意义对白"。

其实这是对昆汀最大的误解。昆汀只是在借助电影里人物的话唠,来树立起人物的形象,并且大部分的人物通过调侃戏谑的聊天,营造出电影里浓郁的黑色气质。

并且,你不得不承认,昆汀创造出的每一个角色,他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是你不可预测的,即使你已经做好了他不可预测的心理准备。但是当他作出任何这样的行为时,你还是会感觉到人物和情节反转所带来的惊艳,同时你又发现这个角色的确应该是这样的,他必须、也只能说出这些话、作出这些行为。

比如最电影的Warren上校,他的形象和性格,在电影里是渐进性露出水面的。一开始他在电影里的出场,就只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你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昆汀也没有通过剧情发展来表现他是怎样的人。

相反的,昆汀不断地通过Warren上校与他人事无巨细的聊天,来表现他的人物性格、树立他的人物形象,并进一步通过人物之间的故事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昆汀的电影虽然总是有着一股荒诞黑色的风格,可你依然会沉迷其中。昆汀的这套手法,在电影里达到了逻辑上的自洽。

所以,你会在马车上听他们一路唠嗑:知道了Warren上校与林肯有书信往来,知道了他曾经为了逃出来烧死了37个人,知道了与同样作为赏金猎人的John Ruth风格上的不同。

所以,你会安静的听他对着老将军细致的讲述着他与老将军儿子的故事,并且故事内容不断地刷新着他在观众心里的形象。

电影镜头里的多重主题

"邪恶的敌人以他们的暴虐和专制让正义的人们感到四面楚歌。然而那些以博爱和善良的名义,引领弱小者穿越黑暗峡谷的勇士,必将得到神的护佑,因为他是他的同胞的真正的守护者和迷失孩童的挽救者。我将满怀仇恨和无比的愤怒,灭掉任何企图毒害和屠杀我的同胞的敌人。当我将复仇之火射向你的那一刻,你会知道我的名字叫做耶和华。"

种族与身份的平等,是昆汀在电影《八恶人》当中想要表达的最主要的主题。

电影里不止一处的表现出黑人和白人的对立。首先就是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南北战争之后的几年里,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种族歧视问题的对立在电影里不可避免的出现。

在以治安官Chris Mannix为首的白人看来,战争只不过是为了白人的安全,是正义的,"因为只有黑人害怕的时候,白人才会安全"。

而在黑人看来,这是他们争取权利的反抗,这种反抗上至战斗,下至一封林肯的信,他们认为他们所追寻的就是与白人同等的地位和身份认同,"只有在白人对黑人卸下心防的时候,黑人才会安全"。

电影镜头里的这种暗示也格外的多,细节到John Ruth的马车,是由5匹黑马一匹白马拉动的。

而电影一开始出现的耶稣十字架的内容,呼应电影最后Domergue被绞死的镜头,也暗示着在昆汀看来,他是认同这种身份平等的。并且,Domergue被绞死的时候,宽画幅的镜头里,当初两个身份对立最为明显的两个人——白人Chris Mannix和黑人Warren——共处一个镜头,一个读信,一个听信,画面十分和谐。

但同时,正如电影名字《八恶人》定义的,这也是一群互相憎恶之人,这群互相仇视的人,在各自执行着自己的正义。

赏金猎人绞刑者John Ruth言行举止粗鲁霸道,坚持使用绞刑来惩罚罪恶之人,从无例外。

Warren上校最在乎自己的安全和利益,曾经为了逃出战俘营不惜放火烧死几十条人命;为了报复老将军当年对于黑人的"恶行",不惜虐待老将军的儿子,并最终迫使老将军开枪,Warren上校便出于自卫干掉了他。

Domergue是有名的杀人如麻的恶人,面对无辜的米妮杂货店一行人,他们毫不手软,赶尽杀绝……

但昆汀没有对这些人做一个审判,也没有在电影中明确他们的性质。"八恶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昆汀也没有追根究底。

昆汀只不过是机智的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融入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并且戏谑的表现着那个时代下特有的身份落差和种族意识,最终在血雨腥风中献上了一个"化干戈为玉帛"的场面。

在昆汀的这部电影里,他通过巧妙的镜头语言,塑造了一群不分正邪的人物、营造了一个黑色暴力的艺术场面。在多样化的视觉风格里,昆汀讲述着八个恶人关于真实与谎言的故事,恶人之间的厮杀,刻画出复杂的人性,以及对时代和人性的反思。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