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陈久好「疏离却有当下的代入感这是艺术家陈久双的方言」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97更新:2023-05-02 07:12:43

艺术是一种语言吗?

或者,疏离于主流审美的艺术等同于某种方言吗?

在这个名为《方言》的画展中,展出了一些很独特的音频作品。其中一个音频是用方言吟唱灵歌。艺术家陈久双说:“这些歌曲伴随着童年的成长记忆,每当生病或不舒服的时候,奶奶就会用方言唱起这些安慰、医治之歌,反复吟唱,就像摇篮曲。”

展厅现场

第二个是陈久双用地方语言(温州话永嘉场口音)朗读的两处与方言有关的文本。一个文本关于语言的变乱、分裂,也就是关于方言开始出现的叙事,另一个文本则是关于方言重新“合一”的叙事。

展厅现场

4月15日,陈久双个展“方言”在悦·美术馆举办,展览由张宗希策展,展出了艺术家陈久双的一组肖像画作和音频作品。其中,肖像画创作于十年前的杭州,声音和装置则形成于近期。

陈久双,艺术家、艺术批评人。曾就读于清华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2007-2016),先后在牛津大学(2018)、香港ISCS(2022-2023)做访问学人;作品曾参加芝加哥国际现当代艺术展、中国现代油画大展等展览。现工作、生活于香港、杭州。

声音和图画同时是展览“方言”的主角。除了那些用方言吟唱或朗诵的迷人的音频作品,此次展出的画作也颇具视觉冲击力。

陈久双 《黑眼睛》 纸上丙烯,60 × 73 cm,2013

陈久双 《纱巾》 布面油画,40 × 30 cm,2014

它们如同在颜料或泥土或者沼泽里浮出的图像,轮廓模糊、神色迷离,却有一些十分具象的名字《黑眼睛》《绿发》《纱巾》《白口罩》……陈久双坦言:“我画的时候没有预设过这些形象的性别、年龄、肤色和人种。‘他’或‘她’是在某一个时刻突然浮现在画面上的,我只是用手头可用的材料和工具,让这些形象‘稳固’并‘朗显’出来。之于我,这些形象既像天使那样陌生,同时又像邻舍那样熟悉且亲切。”

张宗希则认为,“陈久双绘画作品里的人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出离状态,甚至有着非愉快的情绪,却并非低迷”,这些形象共同的特点,就在于“每一个人都在沉思、注视或被注视”。

“他们”似乎在迎接或遭遇着荒谬和畸形之殇,似是在卑微与痛苦中呈现的荣光,又似在自我的放弃和顷空中打破沉默的黑暗,像是一位又一位的身边之人,又像一个又一个的他者。异质化的形象通过艺术家之手之思跃然画布,疏离,却又有当下的代入感。

陈久双 《黄皮肤》 布面油画,80 × 100 cm,2015

陈久双 《绿发》 布面丙烯,80 × 80 cm,2014

从一个小镇青年到美院教师,到清华博士、牛津学者,再到近期的香港生活,绘画或写作,创作或研究,陈久双的艺术生涯起伏跌宕,这些作品亦耐人寻味。

陈久双将方言看作一种不经意地“暴露”自己的身份、地域、阶层或族群的言说,“然而,对主流、标准化语言的偏移、离散,常常使处于边缘地位的方言者哑口无言。”他说:“方言就是他者的语言。”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张宗希似乎对于方言有一种更加乐观的认识。将这两个字拆分开来,方言“可以是地方、方向、方法、标准或方才,也可以是方言、寓言或预言,方外人之言或槛内人之言;新与旧,行与思,自我与他者,由衷,开阔,从未缺席的表达,一次集中的展现。”

展览持续至4月30日。

南都记者 黄茜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