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张国荣和梅艳芳的电影叫什么「选角失败洗白渣男还消费张国荣这电影真不应该叫梅艳芳」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64更新:2023-05-02 16:52:00

我小时候,看了梅艳芳几乎所有的电影,听过她几乎所有的歌,所以传记片《梅艳芳》在上周五上映当天我就去影院看了,截止到今天,上映6天内地票房累计有5700万,豆瓣口碑7.1。

然而自从那晚观影后,这几天内心越想越不舒坦,

首先表明我的真实感受,这是一部自带催泪属性的温情传记片,不管路人还是粉丝,都会看得潸然泪下,全片有137分钟,我中途好几次鼻头酸涩,不知不觉便被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然而,是不是代表它就是一部好电影呢?

传记片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电影,它有一个特殊点,那就是到底是电影拍得好给观众带来了感动?还是因为回忆起人物本身给观众带来了感动?

换言之,我们的情绪是来自电影还是阿梅?这是两码事。我不否认这部片子在一些层面所付出的努力,尤其是还原年代感的服化道方面,但它的缺点实在太显眼了。

首先是选角以及剧本对于角色的改编方面,我完全无法认同,下面逐个来说。

第一个角色:王丹妮。

饰演梅姐的她,其实演得很投入很认真,妆容方面,已经有3分相似,神韵方面,大体上也抓住了,恍惚间已经有一些梅姐的影子,但有两点恕我无法理解。

一,王丹妮身高1米79,比梅姐本人高很多,本来高挑的身材会为角色塑造带来优势,让人物形象显得更飒爽更威风才对。

但导演并没有充当发挥出王丹妮这个优势,我看到了王丹妮嘟嘴挑眉极力模仿梅姐的说话方式,却没有看到她气质方面有一丝一毫梅艳芳那种举手投足间潇洒自信、桀骜不驯、爽朗大方的魅力。

虽然梅艳芳刚出道事业前期走的就是邻家女孩清纯路线,但出于商业考虑很快便转型,转成了我们熟悉的那个潮流前卫、解放自我的洒脱形象,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坚韧自强、永不服输的狠劲。

而王丹妮我看到的,更多只是善良俏皮以及灵动活泼,只演成了一个高挑漂亮的乖乖女歌手,缺乏了梅姐那种豪迈的气势,正是因为人物立不起来,所以就没办法让我信服,为什么偏偏是梅艳芳能成为红透半边天的亚洲殿堂级歌手。

二,王丹妮本人完全没有演戏经验。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找一个零经验的模特来出演一个传奇天后,模特当演员,资深又演得好,我当然没意见 。

但令人诧异的是,这部电影是王丹妮的大银幕首秀,让一个新人演梅艳芳,就相当于让一个新人厨师去弄满汉全席,结果就是可以预见的失败。

事实上纵观整个华语影坛,哪怕最资深的演员都未必有自信能演好梅艳芳,更何况一个毫无表演经验的新人?

所以是真的找不到其他更合适的专业演员?还是王丹妮确实表现最优秀最贴合角色?

第二个角色:杨祐宁。

对,别左看右看,说的就是你这个资源咖,谁能告诉我,杨祐宁到底什么背景,资源简直好到逆天了吧!光是晒出今年的履历,就足以让内娱80%的艺人黯然失色。

演《上阳赋》马子澹,跟章子怡搭戏;

演《真三国无双》刘备,跟古天乐搭戏;

还有演新版《天龙八部》的乔峰。

重点是以上提到的角色,他全部拉垮,毁完一个又一个,现在又来祸害一部传记电影了是吧?

还好,他只是出演梅艳芳其中一任男朋友——“断水流”大师兄林国斌,一个看完即忘的配角,戏份并不多 。

第三个角色:日本艺人近藤真彦。

梅艳芳知名代表作《夕阳之歌》是改编自近藤真彦的原曲《夕焼けの歌》,1985年,两人因为歌手身份互相认识,并在之后开始交往。

然而近藤真彦私底下是个怎么样的人,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搜搜,简单概括,就是被日媒锤爆的娱乐圈头号渣男,劈腿界老司机,当年被曝光一脚踏两船,同时与中森明菜和梅艳芳交往,震惊了中日两边的粉丝。

梅艳芳当时以为他跟中森明菜分手才答应与之交往,没想到后来发现是这种人渣。

而近藤真彦对中森明菜也只是逢场作戏,与梅艳芳分手后,他很快开展新恋情,去追日本歌坛当时另一个天后松田圣子,还好松田圣子后来也看清他的真面目并和他撇清关系。

而在这部《梅艳芳》电影里面,近藤真彦由中岛步饰演,片方为了避免争议,没有用真名,化名为后藤夕辉,同理林国斌也用了英文名字。

中岛步本人长得帅气硬朗,初看之下我以为是金城武,电影把伊梅两人的恋爱情节拍得非常唯美动人、清新甜蜜,活脱脱就是一对天造地设的金童玉女。

有这段剧情无可厚非,毕竟是梅姐自己承认过的一段用情至深的感情。

但接下来的剧情却让我看懵了,居然试图洗白这个渣男,说他与梅艳芳分手的原因,只是因为影响了事业,对于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劈腿丑闻只字不提,搞得路人都以为他是个英俊温柔又有钱的绝世好男人。

可在梅粉眼中,只觉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不信的话,我们再看一则去年的新闻:

近藤真彦再曝出轨丑闻 与31岁女社长婚外恋五年,因为这件事,他已经无限期停止演艺活动,日本国宝级渣男,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第四个角色:哥哥张国荣。

这是我认为最吃力不讨好的一个选角,当前华语影坛几乎就没有能演张国荣的演员,谁来演都会挨骂,与其这样,我宁愿用真实影像来替代演员出镜。

硬要拉一位来演的话,我只想到陈志朋,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以为他们是亲兄弟。

而片方选择了让刘俊谦饰演。

虽然是个正儿八经的帅哥演员,但当他在片中自我介绍叫Leslie的时候,我有点难以置信,除了侧脸稍微有点神似之外,根本无法让观众将他跟张国荣联想到一块吧?

如果说外形贴合度低还能容忍勉强看下去的话,那么剧本对于这个角色的诠释,就堪称迷惑操作了。

去看过的朋友,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明明现实中梅艳芳事业巅峰期的时候,张国荣同样大放异彩,名震香港,但是片中的张国荣却被塑造成一副不太得志的样子,事业要靠梅艳芳相助。

比如1987年的《胭脂扣》,片中隐晦地表达,张国荣是在梅艳芳的暗中帮助下,才在《胭脂扣》得到了更多戏份。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以张国荣当年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真的需要靠别人来加戏吗?

比如有资深荣粉发文指出,张国荣当年演讲时是这样说幕后的:《胭脂扣》的编剧李碧华被他的魅力所打动,于是特别为他增写戏份,导演关锦鹏也把拍摄期增至20多天。

所以我不知道片方的初衷是不是为了衬托梅姐的仗义,才进行了这样的改编。

另外,作为歌坛“大姐大”的梅艳芳其实有很多朋友,张国荣只是其中一个,但其他要好的朋友在这部电影几乎不见身影,又或者仅有一两个影像镜头,比如刘德华。

也不知道是没钱请他们客串还是他们没空来客串,总之电影花了不少篇幅单独着墨梅姐和哥哥的友情,让不了解的路人误以为梅艳芳在娱乐圈好像只有张国荣这么一个好朋友,宣发方面颇有捆绑消费的嫌疑。

选角不行,演员诠释不行,同样让我忍不住吐槽的是剧本。

拍成流水账本身不是什么错过,但拍成流水账、却没有给出梅姐鲜为人知、在网上难以查到的一些生平信息,那请问跟观众自己上网看百科介绍有何区别?

重点是,为什么要插入辣么多真实影像资料?

这不是摆明告诉观众剧本很薄弱,演员演技也无法撑起一片天,只能靠真实影像资料来感动观众了吗?

倘若老板真的不为赚钱、赔钱也不介意,那为什么不干脆整一部纪录片出来么?

以收费形式上线到网播平台,既能真实还原梅姐生平全貌,同时愿意花钱的观众肯定更多吧?

虽然传记片不等于纪录片,适度改编无伤大雅,也允许有一些合理的艺术加工成分,但加工一定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部电影不能够叫《梅艳芳》,因为它充其量只还原了40%左右的梅姐。

然而,是的,然而,即便全片我能找到一大堆值得吐槽的地方,但我还是忍不住眼眶湿润,因为梅姐感染力实在太强,她的代表性金曲一出,怀旧味道扑面而来,瞬间就将我们带回上世纪80、90年那个流金岁月、喧嚣繁华的香港黄金时代,想不伤感想不唏嘘都难。

但感动的,未必就是因为这部电影。

而是看电影的时候,在我们眼前不知不觉浮现出当年在电视、在演唱会所看到的那位潇洒自信、豪情万丈、魅惑无双,穿上皎洁婚纱把自己嫁给舞台的百变天后。

睹物思人,一晃18载。

风华绝代尤可见,世间再无梅艳芳。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