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中丽贝卡「美国老电影蝴蝶梦主人公丽贝卡她那琵琶遮住的另一面」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8更新:2023-05-02 18:47:50

美国老电影《蝴蝶梦》主人公丽贝卡她那琵琶遮住的另一面

影片《蝴蝶梦》是美国上世纪40年代的一部悬疑剧,虽然拍摄距今已经八十几年,但即使现在看来,也丝毫不过时,不管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形象,至今看来也尤令人欲罢不能。

尤其是主人公丽贝卡,堪称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艺术形象。

作为曼德里前女主人的丽贝卡,在观众面前颇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之态,从未出场过,然而观众仍可从曼德里庄园里上上下下的人乃至蒙特卡洛中的上流社会对她的评价中可以想像出来——他们一致对她称赞不绝,人人都崇拜她,尤其是庄园的女管家丹佛斯夫人简直对她崇拜得五体投地。

因而在观众的心目中,丽贝卡是一个处事大方、擅长社交的美貌绝伦的贵族妇女形象,观众甚至于对她不幸英年早逝而唏嘘不已。

作为新女主人的德温特夫人,始终只是丽贝卡的一个陪衬而已,因为丽贝卡是如此地优秀:她的慷慨、教养、斯文和风趣无时无刻不弥漫在曼德里庄园的任何一个角落;她甚至亲自布置曼德里,使它上了照片,进入画面——总之,曼德里之美是有口皆碑的,它远远胜过了其他的大庄园。

而相形之下,新来的德温特夫人则逊色得多,在豪华的曼德里,她露出一种怯生生的窘态,显得笨手笨脚,常常会做出些令人尴尬不已的事(如把打碎的花瓶藏在抽屉里)。

以一个实在的人物来烘托一个虚在的人物,而且能把不出场的人物塑造地栩栩如生,这是丽贝卡的迷人之处,也恰恰说明了影片的匠运独到之处,也恰恰正是运用了这种手法,使影片显得更加曲折离奇,也使得丽贝卡在观众中的印象更加神秘起来,因而更加喜爱她。

观众对丽贝卡的好感在影片映到后半部时才戛然而止。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丽贝卡在观众面前清晰起来,不再是一个神性的女郎,通过德温特之口,一切真相大白。

上帝也有让人哭笑不得的时候,在观众心目中占有神圣地位的丽贝卡,原来竟是一个人性的丑陋与卑劣的体现者,是一朵盛开得十分艳丽的“恶之花”。

琵琶所遮住的另一面,终于实实在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面对并不存在的丽贝卡,观众觉得怆然凛然而终于寂然——是一种被愚弄的那种寂然。

原来德温特与丽贝卡的夫妻恩爱只是人前的样子罢了。

应了托尔斯泰那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丽贝卡婚后第五天就亲口对德温特谈起自己的腐化生活,甚至与自己的表哥费弗尔也有一段不可告人的奸情,而德温特终于无法忍受放荡的丽贝卡,杀害了她。

伊塔洛.卡尔维诺曾经告诫过众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应该倒着去看的。”

对丽贝卡应如此,对德温特也应如此。

因为要顾及自己的面子,德温特竟荒唐地与丽贝卡订下“君子协定”而对丽贝卡的荒淫无耻放任自流——德温特那虚假伪善的面具被轻易地摘下来。

总之有钱的人挺方便,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外面还是一副道德面孔、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物,做了坏事,面儿上比做了好事装得还体面(如德温特表现出的那种刻骨铭心的丧妻之痛),文明词越用得多,心里头越男盗女娼,最美丽的事物(抑或人)最终却是“花非花,雾非雾”。

这有点像中国戏剧《雷雨》中的周朴园,道貌岸然,以各种手段来怀念逝世的侍萍,而当活生生的侍萍出现在面前时,伪善的嘴脸一下子就撕去了。

总之,琵琶遮住的另一面大有文章可作。

这正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样,那个有钱的叔叔于勒,一直存在于菲利普夫妇口中,而一旦他真正以一副落魄者的形象出现时,父母却唯恐避之及。

有趣的是,这也正是影片所表现的高妙之处。

信乎?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