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骑驴到市里的故事「民间故事农夫骑驹过骡马市场千条牲畜齐刷刷跪倒在地惊动皇上」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69更新:2023-05-03 06:52:55

说起来,这件事发生在北宋崇宁年间,离现在已经是900余年的事了。

古州桥头村,最初的第一个自然村叫杏花村,在小桥铺村东二里许,桥头村西里许的沙坡巷北面,俗称“窑坪”。窑坪背靠北山,面南朝阳,下临通京大道,道下为河。四周山树葱茏,梯田肥沃,每当春夏,枣林吐翠,杏花艳艳,绿树掩映,溪水潺湲,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山庄。

宋代,这里住有李姓家族四户人家。某年,李老爹家的马儿产下一崽,长大后,却是一条骡驹。全身棕红,油光滑亮,煞是精神,且力大无比,日行千里。

一天,李老爹得病,请草医诊治,所开药方,在当地小药铺抓药,由于最主要的药没有。于是,派儿子骑上骡驹进城买药,往返只一顿饭功夫,儿子便把药买回来了。

隔天,病中的父亲想吃肉包子,处于山野之地的杏花村,哪里能有肉包子吃?于是,儿子骑上骡驹进城,不消半个时辰,便往返八十里地,买回来的包子还冒着热气呢。

有一天,平定城西嘉山黑水神庙过庙,嘉山离县城很近,因而也是县城的庙会。届时,常常由官方主办,散乐杂剧,上会赛神,大综事项均由大商户集资筹办。因此,这里的庙会也是平定县最大而最古老的庙会,同时也是大型的商贸集会。

也是杏花村李姓家族命有乖舛,李老爹的儿子骑上骡驹也进城赶庙去了。不料,当他骑骡驹从骡马市场经过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市场上几百条各类牲畜,见到骡驹后,竟都齐刷刷跪倒在地。

这件事确是一件空前绝后的奇闻,一时间便传遍整个山城。赶庙的人们出于好奇,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骡马市场,将整个市场围得水泄不通,都想一睹骡驹之风采。

此事自然也很快传到县太爷那里,县太爷率领一帮役吏鸣锣开道,迅速赶到那里。役吏们拨开人墙,县太爷的轿子径直抬到了人墙以里。县太爷掀开轿帘一看,眼前的情形着实令他大吃一惊。

虽然他年过花甲,阅历非浅,然而他却从未见过如此场面——黑压压一片牲畜,在地上跪着,且都朝着一个方向,而只有一头牲口站着,背上尚骑着一个年轻后生。

学识广博的县太爷,立时意识到,那年轻人所骑牲口,非一般牲畜,那是一条龙驹。只不过民间百姓并不识得,俗称之为“骡驹”罢了。

县太爷当即下令将龙驹牵往县衙妥善喂养,将李老爹儿子拘捕,投入大牢,听候发落。并事不宜迟,刻日进京向皇帝献瑞报喜,以便获得嘉奖和升迁。

古时,龙驹被视如龙、凤、麒麟之类灵瑞之兽,假如出现龙驹,即被看作祥瑞之兆;因而,龙驹只有皇家才可拥有,有不成文之规定——如有私养龙驹隐瞒不报者,犯灭门之罪;而主动“献瑞进宝”者,即可被封为“进宝状元”,并委以大官。

杏花村李老爹,本是老实巴交的庄户人,长年务农,哪里有这等识见?况龙驹降临其家,本可献瑞进宝,藉以改换门庭,做官发财,然而他们却瞑然不知。

徽宗皇帝下旨,将龙驹牵进皇城,精心看护,遂以“匿情不报,私养龙驹”之罪,将杏花村李姓宗族满门抄斩。可怜的村人直到死难临头,也没有明白这场灾难的由来。

虽然杏花村是一个美丽的村庄,但却因李姓家族遭到灭族之灾,故被看作不祥之地,再也没人敢在那里居住了。久之,有人平了这里的院落和窑洞房室,种上庄稼,于是,这地方改杏花村叫“窑坪”了。李姓家族虽然被灭,但他们却是桥头村的第一户人家。

农业学大寨时(1973年),桥头村第二生产小队社员整修土地时,在窑坪出土了大量宋代砖瓦、炉火锅台、泥寝(和煤泥之坑)、煤渣和一罐铜铸串钱,共120余斤,币面字迹均为“崇宁通宝”(这些铜钱均被当作四旧和废铜卖到了供销社)四字。另外,尚出土有玉嘴烟袋和一只银镯子。

当时,杏花村之宋代院落笼廓根基,尚可看得清楚。整个院落,除正面为石券窑洞外,东、西、南房舍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崇宁”为北宋徽宗皇帝(1102-1106)年号,从而可以考证,古杏花村在当年曾经存在。

文/夜雨灯读史

声明:本故事取材自民间传说、怪谈、神话、故事、传奇等,旨在传承、探究、发展民间文化遗产,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