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三本都市重生小说,且看男主如何在往日年代如何大浪淘沙!
第一本:《重生大时代之1993》 作者:三月麻竹 305.56万字
重活一次,钱要好好挣,生活要慢慢过。
入坑指南:
见妹妹脸上焕发出的神采,杜静伶同伍国瑞对视一眼,最后决定打破沙锅问到底:
“告诉姐,你们两现在是什么关系?”
听到这话,杜双伶抿着嘴,眼睛眯了起来,就那样笑看着姐姐,要表达的意思不言而喻。
杜静伶此刻没心情跟她捉迷藏,进一步问:“你们在一起了,在谈恋爱?”
就知道姐姐会问到这一步的,早有准备的杜双伶不急不躁,轻轻“嗯”了一声。
虽然早就猜到了答案,早就从妹妹的行迹中判断出了两人在恋爱,可杜静伶还是心绪难愁。
但是此刻望着妹妹一脸的甜蜜,杜静伶还没从张宣是作家的身份中缓过来,所以很明智的选择视而不见。
转而好奇问:“当作家,张宣每个月可以挣多少钱?”
杜双伶默默算了算,回答说:“一个月大概4000到5000左右吧。”
“这么多!”这个数字令杜静伶格外诧异,着着实实把她吓到了。
5000啊!
这可是5000!不是50,也不是500,而是5000!
自己工资一个月多少?
要是不算当医生的“外快”,完全被人吊打。
可这张宣才多大?
才多大?嗯?才多大?
实岁18多点吧,还没到19,就又是作家,又能挣这么多钱!
这一刻,杜静伶觉得,自己必须重新评估张宣的能力和潜力了。
直觉告诉她:要是一路这么下去,这张宣妥妥的一支优质潜力股!
杜静伶意难平,伍国瑞也好不到哪里去,禁不住感叹一句:“给两本杂志写文章,竟然这么挣钱的吗?”
杜双伶解释说:“青年文摘开出的稿费是千字二百二,他每个月写2篇文章,可以从青年文摘这里得到2500元左右。
知音杂志目前的稿酬提高到了千字二百五,每月大概可以拿1300。
另外他平时还给十多家报纸供稿,每月也能有2000多的收入。”
“他还给十多家报纸供稿?”伍国瑞顾不得烟屁股烧手,又问了一句。
“嗯。”杜双伶应一声,又从书包里翻出十多份不一样的报纸给他们,“笔名还是三月。”
不淡定的两口子对视一眼,不说话了,接过报纸看了起来。
第三本:《重生之1988》 作者:海泡石 78.8万字
前世有缘无分,违心毒誓却应验,重生1988,穿越成自己的亲大伯,有前世先知先觉,这一世,定要大发横财,纵横四海,驰骋商界,隐居布局天下间,以及,爱我所爱——……
入坑指南:
150在这年头已经算是巨款,但在杨卫成看来还远远不够。如果没记错的话,当初中海证券交易市场4月21日开盘价,就是104元。
这150,可怜的要死。
借,还得借!
李东豪迈地将钱塞给好兄弟,而后手插在口袋里,笑眯眯地等着被夸奖。可等来等去,没等来夸奖不说,反而看到杨卫成一脸愁容。
“我*,卫成,你到底要多少钱?”李东吓一跳,突然一个可怕的想法钻入他脑袋,他左右瞧了瞧,压低声音逼问,“你小子赌博了?”
“没~”杨卫成摇头,琢磨该怎么跟李东解释。
“那……那你投机倒把赔本了?”李东声音更低,额头冒出毛汗。
“也没有,唉,你信不信我?”杨卫成一横心,反正解释不清,索性不解释。
“信。”李东毫不犹豫地点头。
“那就对了,帮我收国库券去,不管多少价位都收。”杨卫成道。
这时期,人们普遍对国库券认识不足。
由于经济欠发达的缘故,老百姓根本毫无理财意识可言,不愿意购买,绝大多数地方甚至不得不用摊派的方式半强迫大家购买。甚至宁可少要点利息,也要换成现金。
所以,杨卫成丝毫不怕大家会狮子大张口。
就像李东家这些国库券,刚到期,李东妈妈就迫不及待卖掉。她哪知道,再过几天,这些国库券至少多给她赚十几元。
十几元,那可是一个礼拜的工资呢。
李东妈妈如此,其他人又何尝不是?杨卫成心潮澎湃,这可是个绝佳的时机!从人们手里收购国库券,去中海证券交易所卖掉!
李东并不懂他的想法,但是却很支持好兄弟的任何决定。
“这样啊……”李东道,“咱们都没多少钱,收也收不到太多,我们去厂子里熟人家挨家挨户问问,看谁家有,先借出来。”
“对,到时再添利息还回去。”杨卫成点头。
李东的爸爸为人忠厚,在厂子里很有人缘,要是李东打着他老爸的旗号出面‘收购’,应该没太大问题。
上班时,两人就在工厂里分头借。杨卫成很惊讶,没想到自己一个18、9岁的小伙子,居然也有这么好的人缘。
他先后从师傅和几个工友那里,借到面额不等的国库券,总共有200多块。
虽说是承诺给利息,但这年代浓厚的人情味,也让杨卫成十分感动。
李东比他情况更好一些,下午下班时,两人一碰头,合计一番,居然目前能借到的,已经有一千一百块国库券了。
“卫成,这些够了吗?”李东兴奋中带着点担忧。
国库券等于钱,他头一次见这么多钱,俩眼冒光。但又很害怕,弄丢了怎么办,还不起又该怎么办?
杨卫成道:“不够。”
“啊?还不够?”李东大吃一惊。
“对啊,多多益善。”杨卫成表情凝重地点头,“越多越好。”
他拍拍李东的肩膀,李东眼睛眨了眨,陷入沉思。
“卫成,我把那台自行车卖掉吧。”李东道。
“你那车不是新买的吗?”杨卫成挺吃惊,更加为兄弟情谊所感动。
“那有啥办法?你不是需要钱么?”李东苦笑。
李东他爸上礼拜刚给他买了一台凤凰69,这货成天骑着穿街过巷,高傲的就像一只天鹅,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年轻姑娘的目光。
这会儿永久16型的自行车要195元,凤凰20型的300出头,至于凤凰69型的则贵很多,至少要360块,还紧俏的的很。
第三本:《重塑千禧年代》 作者:渔雪 339.8万字
千禧年,领导们正喊着GDP的口号,老板们还以带着秘书为荣,草莽们则猫在时代的浪潮里刀光剑影。 方卓重回2000年。 十年后,一群风投、私募联合起来气势汹汹的闯入集团总部,对惊愕的方卓恳求道:“方总,您其它的项目都上市了,这第一个项目到底什么时候能上市啊?”“明明说好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都快十年了,老大!”
入坑指南:
“不难,十指打字得练,但可以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点,上网就是输入网址,浏览信息,更多是个很容易培养的习惯问题。”周辛认真的答道。
方卓微微点头,伸手用笔按下第四个黑点,平静的说道:“我查阅了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他们在今年7月份公布的人数是1690万。”
“现在已经是9月份,全年过完的话,这个点保守估计可以算作2000万网民。”
周辛和宋荣认同的点头,他们都是计算机专业,觉着这个数字很正常。
另外两位,苏薇和虞红就稍显茫然一些。
方卓轻轻把四个点用线条连上,说道:“这是过去四年的网民增长曲线,挺陡的,对不对?”
他竖起一根手指:“截止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人口是12.95亿,网民人数是2000万,过去四年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0%,甚至有300%,400%。”
“这就是我们挂号网的成立基础。”
“同样,这也是国内其他互联网企业的基础。”
“而这样的基础上面孕育了什么呢?”
方卓的语速从缓到疾,越发铿锵:“孕育了能在美国上市的新浪、网易、搜狐,还不提更早在美上市的侨兴、中轮等公司。”
“明年,明年啊,我们要正式入世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必然会是个腾飞的状态,我们仍旧保守估计,就算100%的增长速度来算,下一个黑点是哪个位置?”
方卓看了一眼安静听讲的四个人,伸手写下第五个点,又把它和前面的曲线连在一起。
“第六个点呢?”
方卓自问自答,写下第六个点。
接着是第七个、第八个。
最后,他从容不迫的把这些点全部连接在一起,画出了一道优美的曲线。
方卓沉声说道:“挂号网存在的基础既是今年2000万网民的互联网环境,也是未来数年如曲线发展的动态预期。”
“广阔的空间,发展的红利,只要我们不犯错,数年之内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挂号网?我们又能用互联网改变多少医院预诊的生态?”
方卓语速重新放缓,补充了一句:“事实上,这将是未来几年内互联网企业发展的通用基础,只是,不同的航道选择面临着不同的竞争,做门户网站要和网易、搜狐竞争,做即时通讯要和腾讯竞争……”
“而我们做的挂号是个细分领域,当有了足够的先发优势,那将会是别人和我们竞争。”
“听懂了吗?”
四个人听得屏气凝神,尤其看到那道曲线,又听着上市企业的名字,只觉站起来出了门就能直奔美国纳斯达克。
虞红回味着这番白板上的静态和动态,想象着磅礴激荡的互联网发展,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然后……
“草,我的排骨!”
虞红起身就是一个箭步,冲进厨房,获得一锅焦黑的红烧排骨。
“看来今天中午只能凑合着吃了。”苏薇也是直到这时才嗅到焦味,“我去盛饭,我们边吃边聊。”
好啦,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到这里啦。看更多小说点击「链接」进入书城喔!